家人、朋友一起吃饭、互相夹菜有助增进感情,但这种饮食方式,也给了很多疾病传播的机会。
小编提醒:以下几种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就可能在一顿饭中,因混用筷子等餐具传播。
你用的筷子干净吗?
很多人会自信地说,家里的筷子用前都经过了清洗和消毒,应该很干净。
但如果告诉你,吃一顿饭的时间里,你认为“干净”的筷子就可能传播多种疾病,你该怎么办?
筷子成了这些病的“引路人”
朋友聚餐为表关照互相夹菜,亲密伴侣常用自己的筷子把菜喂到对方口中,许多家庭都是一堆筷子一家人混着用……多人混食用餐,一些市民习以为常,可你知道胃病患者中,每10人就有6人是幽门螺旋杆菌携带者吗?
医学专家称,其传播途径正是通过筷子所致,筷子是一些传染病交叉感染的祸源,而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可以预防、减少多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机会。各大饭店酒楼、宾馆餐厅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情况如何?“卫生餐桌”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卫生用餐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1肝病:甲肝、戊肝
估计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乙肝?其实,不同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同,例如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唾液中的乙肝病毒一般很少,不具备传染性,因此和乙肝患者同桌吃饭,不必过于紧张。
甲肝和戊肝主要为粪口传播,且病毒易在空气中散播,如果长期和这两类肝病的患者公用杯子、碗筷,病毒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播。
2儿科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孩子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
家里如果有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应注重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多开窗通风,在幼儿园时应尽量专碗专筷专用,预防儿童间相互传染。
3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甚至可能引起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部杀手,它在人的胃内长期大量繁殖,可导致终生感染并引起胃炎,从而造成胃溃疡久治不愈。同时,它又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世界范围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可高达50%以上,而家庭集聚性的感染传播又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感染途径。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即家中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此外,伤寒病等肠道传染病,也可能通过混用筷子等餐具传播。
从临床上看,胃病是最常由于混用筷子,在共同吃饭中传播的疾病之一,可能带来的后果也相对更严重。其实,只要学了下面的方法,就能大大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
用对筷子,给健康加一道保险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居在胃黏膜表面的小细菌,全球一半以上人口都感染了它。由于不像欧美人那样习惯分餐,中国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偏高。曾有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在北京的感染率为57%,上海为59%。从孩子到成人,随着年龄增长,社会接触面越来越广,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也通常越来越高。
别看它是种小细菌,可能引起的毛病却不少:慢性胃炎患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感染了它;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如果不“消灭”幽门螺杆菌,很可能治不好;感染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炎后,如果长期不好,可能发展成淋巴瘤或胃癌……
这些疾病的检查、治疗,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对我们来说,用对筷子,或许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中国特色”胃癌预防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王辰认为,分餐、公筷制是安全、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是防范“病从口入”的一项有效措施,同时还可以减少食物浪费。
在目前分餐尚未普遍推行的情况下,王辰院士建议:在外就餐时,可在每盘菜刚上桌时,先用未用过的筷子拨出来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慢慢吃,之后不要再夹盘子里的菜。这样做既避免交叉感染,又控制了食量,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重视三道“防病屏障”
无论是幽门螺杆菌,还是其他传染病,传播途径都很多,不能完全归咎于筷子等餐具。因此,除了正确使用筷子,还应当重视几道防病屏障。
远离食物中的伤胃“危险分子”
冷饮、腌菜、烟熏和油炸食物、酒精、辛辣食物、生冷海鲜等对胃肠道有较强刺激,经常吃会使消化道变得脆弱,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各种传染病就更有可乘之机。因此,在平时应少吃这些食物,尤其是胃不好的人,更应注意。
改掉“易感习惯”
幽门螺杆菌等还容易盯上有不良习惯的人。例如老人和部分家长喜欢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有时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一些情侣还会混用餐具相互喂饭。这些习惯都可能将口腔内、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等相互传播。
重视体检
到医院体检时,可通过胃镜和碳13尿素呼气实验两种方式有效检测幽门螺杆菌,后者更加便捷。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如家中有感染者),应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50岁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镜;50岁以上者,每两年做一次。确诊后,应及时遵医嘱治疗。如果在体检中发现其他疾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
对患有胃病的人来说,在饮食上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格外注意。
第一,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黏膜屏障的作用;
第二,有规律地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
第三,当急性活动期,以少吃多餐为宜,每天进食4—5次即可,但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鼓励较快恢复到平时的一日三餐;
第四,饮食宜注意营养,但无需规定特殊食谱;餐间、睡前不吃零食;在急性活动期,应戒烟酒,并避免咖啡、浓肉汤和辣椒、醋等刺激性食品,以及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第五,饮食不要过饱,以防止胃窦部的过度扩张,从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加重胃病。
不知道你平时是否有使用公筷的习惯?对胃肠道的保健和传染病的预防重在平时,从现在起,当好自己的的健康守护者吧!
如果您也想推荐健康知识,请↓↓↓
加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国庆白癜风检查到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