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或萎缩性病变是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类型的病,胃镜检查者中有80%-90%[1]。该病症状特点为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到了该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可由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到异型增生逐渐进展,到最后会形成胃癌[1]。对于慢性胃炎,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用控制危险因素、缓解症状及改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这三个方面进行治疗,除此以外,合适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病情也有很大的帮[2]。
一、危险因素控制
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慢性胃炎的发病,比较常见的病发因素包括H.pylori(Hp)感染,胃癌家族史,长时间服用NSAIDs或长期暴露于乙醇等化学物质会使黏膜损伤等[3-4]。
1.根除Hp
慢性胃炎的其中一个主要发病因素就是Hp感染,与胃黏膜炎症程度、活动性、黏膜萎缩以及肠化分级等病理变化关系密切。事实证明Hp阳性的慢性胃炎,不管是有没有症状和病发症,都属于感染性疾病,除非体内存在抗衡因素,都要进行Hp的根除治疗。根除Hp可以减缓炎症向萎缩、肠化甚至异型增生的演变进程,减少胃癌发生的几率[5],根除时间最好是在癌变发生之前。
2.避免长期服用NSAIDs
NSAIDs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直接损伤等机制造成损伤胃黏膜,长时间服用NSAIDs是慢性胃炎比较常见的病因之一[8]。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应该避免长期的使用NSAIDs,对于使用NSAIDs之后发生慢性胃炎症状的患者,要听医嘱决定是否停药,对于需要长时间服用NSAIDs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抑酸或胃黏膜保护治疗[1]。
二、控制症状,合理用药我们根据一项全国范围的多中心调查研究所了解到,我国慢性胃炎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和早饱,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同时表现出以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症状[7]。慢性胃炎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缓解症状为现在治疗方式的主流之一。针对不同的临床症状,常用药物如下:
1.抑酸药
抑酸药物可提高患者胃内pH值,降低H+浓度,减轻H+对胃黏膜的损害及H+反弥散程度,为胃黏膜的炎症修复提供有利的局部环境,促进胃黏膜的炎症修复。适用于以上腹痛、上腹灼热感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临床可选择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8]。
2.促动力药
促动力药可通过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十二指肠液等反流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有效减少反流物导致的胃黏膜损伤,治疗一般将促动力药和吸附胆汁药物联合使用,既可增加疗效,又可降低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此外,促动力药还可通过调节胃肠动力,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适用于以上腹饱胀、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临床常用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
3.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如吉法酯、铝碳酸镁制剂,可改善胃黏膜屏障、阻止损伤因子对胃黏膜的破坏,促进胃黏膜糜烂的愈合[9],适用于以上腹痛、上腹灼热感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三、逆转组织病理学进展目前认为由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恶性肿瘤的过程是胃癌发生的主要演变模式,因此,逆转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进展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环节,也是慢性胃炎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10]。目前尚缺乏西药有效逆转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进展的确凿证据,某些维生素(如,叶酸)和微量元素可能有助于组织病理学的改善。
四、北京看白癜风的好医院如何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