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庭备药常用种类?
①感冒常用药
常用感冒药可简单分为西药和中药(中成药)。纯西药成份的常用感冒药:康必得、泰诺、快克、感康、感冒通、新速效感冒片、白加黑、新康泰克等;中西医结合或纯中药成份的常用感冒药:感冒清胶囊、羚羊感冒胶囊、vc银翘片、三九感冒颗粒等。这些常用感冒药根据其成份可分为4类: 含解热镇痛成份的感冒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氨基比林,其中尤以对乙酰氨基酚最为常用,这种成份专门对付感冒时的发热、疼痛症状。 含减轻鼻腔充血成份的感冒药:盐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这种成份主要用来减轻感冒时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 镇咳感冒药: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二氧异丙嗪等;感冒引起的咳嗽频繁者使用复方甘草合剂、咳必清;咳嗽痰多,痰液粘稠,则可加用必嗽平;这类成份中常常涉及到植物药成份。 含抗组胺成份的感冒药: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用于减少过敏、变态症状。 在这些常用感冒药当中,很多含有相同的成份,应尽量避免合用,以免造成成份含量增加引起不良反应。选择感冒药,最好要针对感冒导致的具体症状对症用药,这样才能尽快痊愈。
治疗感冒的常用中药分为风热感冒常用中药,有板蓝根颗粒和双黄连口服液等;风寒感冒常用中药,有感冒清热颗粒和风寒感冒冲剂等。
②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Aspirin,属于水杨酸类药物,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能使发热者的体温降低到正常,而对体温正常者一般无影响。其镇痛作用最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是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疗效。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是目前应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属于苯胺类药物。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抗炎作用弱。常见商品为美林、泰诺林、散利痛等。
布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和尼美舒利等也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抗炎作用突出。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其他炎症性疼痛及呼吸道,耳鼻喉,软组织和口腔的炎症。
③止咳化痰药
常见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中成药主要包括:
枇杷叶膏: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肺阴已伤,痰少质粘,咯痰不爽,或干咳,咽干鼻燥,舌红苔黄或稍干,脉数者。专家提醒,风寒咳嗽者不宜使用。
咳喘口服液: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咳、喘、痰、热等症。适应治疗儿童感冒、肺热、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复方甘草片:用于镇咳祛痰。
蜜炼川贝枇杷膏: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症候者。
此外,常见使用的还有咳嗽的用药也应根据具体病情来进行选择。
沐舒坦(盐酸氨溴索片):适用于痰液粘稠而不易咳出者。咳必清、必嗽平等。
④胃肠道常用药。
斯达舒: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以及慢性胃炎。
吗丁啉:主要用于由胃排空延缓、胃食道反流、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三九胃泰:消炎止痛,理气健胃。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
蒙脱石散:临床用于:1.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2.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相关疼痛症状的辅助治疗。
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适应症为适用于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胀气、消化不良等。
为什么药品贮存不能用纸箱?
“有的朋友用纸箱存放药品,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纸箱会吸潮,容易使药物受潮分解。存放药品除了不能选择纸箱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分门别类存放:把各种药品混合存放在一起,容易造成药物之间的反应,尤其是挥发性药物或液体药物,而且查找起来很不容易。因此,存放药物时要分门别类,按药物类别分别存放。
注意定期清理:储存的药物最好三个月清理一次,把过期的药物处理掉,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效期内的药物是否有变色、破裂、潮解、沉淀等现象。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就不要留存了。
放置竹炭防潮:为了避免药物潮解,可在药箱内放置一小包竹炭,竹炭包可反复使用,放置一段时间,晾晒后可重新用。
应该如何正确贮存药品?
“首先,应该合理贮存:药物常因光、热、水分、空气、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因此家庭保存的药物最好分别装入棕色瓶内,将盖拧紧,放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以防变质失效。部分易受温度影响的药品,如胎盘球蛋白、利福平眼药水等,可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而酒精、碘酒等制剂,则应密闭保存。
其次,应该注明有效期与失效期:药品均有有效使用期和失效期,过了有效期便不能再使用,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至会带来不良后果。散装药应按类分开,并贴上醒目的标签,写明存放日期、药物名称、用法、用量、失效期,每年应定期对备用药品进行检查,及时更换。
此外,还应注意外观变化:对于贮备药品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外观变化。如片剂产生松散、变色;糖衣片的糖衣粘连或开裂;胶囊剂的胶囊粘连、开裂;丸剂粘连,霉变或虫蛀;散剂严重吸潮、结块、发霉;眼药水变色、混浊;软膏剂有异味、变色或油层析出等情况时,则不能再用。妥善保管: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别放置,以免忙中取错。药品应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儿童误服。
为什么要看懂药品标签和说明书?
①红绿色标有差别
很多患者经常会忽视药盒外的色标差别,实际上,这也有讲究。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我国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其中非处方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分为甲(医院和药店出售)、乙(安全性更高,也可在超市、宾馆出售)两类。非处方药的包装印有国家指定的专有标识:OTC(甲类非处方药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为绿色)。因此,选用红色非处方药时,应向医生、药师仔细询问注意事项。
②用法用量有讲究
用量如无特殊说明,一般指成人剂量,即18~60岁年龄段人的用量。儿童、老年人另当别论。儿童用药量需根据年龄或体重来计算,而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排泄机能降低,一般需减量。用法一般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用药、外用等,需要根据说明书来执行。如胰岛素一般采用皮下注射,口服则会被胃蛋白酶破坏,导致失效。有些患者不仔细阅读说明书,误将栓剂口服就闹笑话了。另外,说明书上会注明药品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因为食物会改变其活性代谢产物的生物利用度。
③注意事项有学问
药物的注意事项,包括需要慎用的情况(如肝、肾功能的问题),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如食物、烟、酒),用药过程中需观察的情况(如过敏反应,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肾功能)及用药对于临床检验的影响等,以提醒患者在用药时注意。
绝大多数的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三个词语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大不相同。“慎用”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提醒服药患者使用该药时要小心谨慎,提醒对象通常为小儿、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停止用药并向医师咨询。“忌用”较“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特殊人群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故标“忌用”以示警告。比如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霉素钠,该药可减少白细胞。“禁用”是最严厉的警告,表示禁止使用。比如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禁用阿司匹林;正从事机械操纵、驾驶车船或高空作业者应禁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④其他内容勿忽视
缓释与控释有些药品,例如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药物名称中有“缓释”“控释”字样的,多为片剂或胶囊剂,系采用制剂工艺,让药物缓慢、持续、受控制地释放,血药浓度平稳,减少病情波动,提高用药依从性,适用于慢性病患者。若碾碎或掰开服用,药物迅速释放,浓度骤然上升,破坏长效机制,会引起病情波动,甚至会造成中毒。
⑤批号、有效期要注意
药品批号由生产商按照厂家标准给出的一组数字,表示该批药品是同一次投料、同一工艺生产的,利于事后追踪质量责任。通常为与日期相关的一组数字,如-3,表示年6月28日生产的第3批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证质量的最长使用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则不能继续销售、使用。药品包装上有效期的表示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明确标明具体日期为有效期,如“有效期:.10”表示该药到年10月31日仍有效;二是标明失效日期,如“失效期:.11”表示该药到年11月1日就失效了。
所有的药品说明书都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药学、医学专家们研究之后认定并批准的,一个字、一个符号都不可以随便改动。药品说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所以,千万不能仅仅凭经验用药,一定要在服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做到安全、合理地用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