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超声分享一例胃镜活

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胃肠超声学组分享

一例胃镜活检阴性的

胃粘膜下肿瘤的诊疗过程

作者:吴松松,龚国贤,郑建民,张翔

单位:医院超声科

●患者,男,27岁,反复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1个月余。

?现病史:入院前一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脐侧腹胀,伴进食后恶心、呕吐、反酸,食欲正常,但进食量稍减少,就诊我院门诊。查胃镜示:胃窦狭窄,胃窦前壁巨大不规则隆起,活检组织脆,易出血,镜下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狭窄待查。病理示:(窦后)浅表胃移行区粘膜,间质中量慢性炎症细胞及少量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并见两个淋巴结;(胃前)浅表胃移行区粘膜,间质中量慢性炎症细胞及少量急性炎症细胞浸润。进一步消化系超声检查:腹膜后幽门处周边多发淋巴结。后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胃窦部胃壁不均匀增厚(大小约51mm×38mm),病灶凸向胃腔,官腔变窄,增强后CT值95-HU,考虑间质瘤或淋巴瘤可能。门诊拟“胃癌”收入院。

?既往史:患者无恶性肿瘤病史。

?专科检查:左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振水音阴性,肝区无叩痛,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约4次/分。肛门生殖器未查。

?实验室检查:查血CA:.9U/ml(升高)。血常规、血凝全套、DIC、生化全套、尿常规、癌胚抗原、CA均无异常。

●胃镜活检:

?外院胃镜及胃镜下活检病理:医院胃镜检查,提示:“幽门梗阻,慢性胃炎”,胃镜活检:慢性胃炎。

?转诊我院,门诊胃镜提示(.7.27):胃窦狭窄,胃窦前壁巨大不规则隆起,活检组织脆,易出血,镜下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狭窄待查,病理提示:(窦后)浅表胃移行区粘膜,间质中量慢性炎症细胞及少量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并见两个淋巴结;(胃前)浅表胃移行区粘膜,间质中量慢性炎症细胞及少量急性炎症细胞浸润。

●门诊上腹部CT平扫+增强示(.8.4):

?提示:胃窦部胃壁不均匀增厚(大小约51mm×38mm),病灶凸向胃腔,官腔变窄,增强后CT值95-HU,考虑间质瘤或淋巴瘤可能。

?平扫图:

?动脉期增强图:

?静脉期增强图:

●入院后行胃充盈超声检查(.8.9):

?超声所见:胃窦部壁厚达22mm,胃腔狭窄。(下图示)

并见14mm×6mm溃疡。(下图示)

增厚的胃壁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下图示)

胃周淋巴结。(下图示)

?超声报告描述:胃窦部(幽门窦)前壁及小弯侧胃壁明显增厚,回声紊乱,最厚处达22mm,长度范围约70mm,层次结构消失,粘膜面见多发溃疡凹陷:其一较深者深约14mm、宽约6mm,其一较大者深约6mm,宽约17mm,基底厚约4mm,环堤厚约9mm,幽门窦部局部胃腔明显狭窄,造影剂通过缓慢,CDFI:幽门窦部增厚的胃壁内见丰富血流信号,PW:PS=15CM/S,RI=0.57。

?超声提示:胃窦部(幽门窦)实性占位并多发溃疡形成、幽门不全梗阻,性质待定,考虑:淋巴瘤或粘膜下Ca。

?检查过程超声诊断思路:胃腔狭窄,幽门梗阻,粘膜层似完整,局部胃壁明显增厚,而胃镜多次活检阴性,综合CT检查,考虑粘膜下癌这一特殊类型可能,临床亦怀疑“外生型”胃癌,遂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活检(.8.9):胃小弯处胃壁肿物穿刺,送检穿刺标本,平滑肌组织中见未分化癌细胞浸润。

●完善相关检查后,临床诊断:胃窦低分化腺癌并周围淋巴结转移,后转我院肿瘤外科全麻下行“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切除术”(.8.20):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胃窦小弯侧,弥漫浸润,范围约6cm×5cm×4cm,侵出浆膜,侵犯横结肠系膜全层,表面呈结节状。

?术后病理回报:胃窦后壁蕈伞型肝样腺癌,侵出浆膜层,似位于粘膜下至浆膜,粘膜尚完好,胃周淋巴结均未见转移。

●术后化疗(.9—.5):术后共行6次化疗。

第5次化疗时出现盆腹腔及直肠转移,并有腹水、肠梗阻,第6次化疗后放弃治疗。第5次化疗时,腹水检测结果:见少量重度核异质细胞。(.5.9)

●小结:

超声检查,清楚地显示了胃壁明显增厚,以粘膜下增厚为主,胃壁层次结构消失,表面见溃疡凹陷,除溃疡处外粘膜层尚完整,胃窦部胃腔狭窄,明确了幽门梗阻病因,考虑病灶位于粘膜下。

●鉴别诊断:

1、淋巴瘤:回声较低,胃壁一般较柔软、较少出现幽门梗阻,全身一般情况通常较好。

2、间质瘤:一般有明确的肿块,较少出现幽门梗阻。

3、急性胃窦炎:起病急,病程短,胃壁层次结构清楚。

●讨论:

医院胃镜检查,提示:“幽门梗阻,慢性胃炎”,后转诊我院,门诊胃镜提示:胃窦狭窄,胃窦前壁巨大不规则隆起,活检组织脆,易出血,镜下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狭窄待查,病理提示:浅表胃移行区粘膜,间质中量慢性炎症细胞及少量急性炎症细胞浸润。CT增强扫描:胃窦部胃壁不均匀增厚,考虑:间质瘤或淋巴瘤可能。胃超声检查:清楚显示胃壁明显增厚,以粘膜下增厚为主,胃壁层次结构消失,表面见溃疡凹陷,除溃疡处外粘膜层尚完整,胃窦部胃腔狭窄,幽门不全梗阻,考虑:粘膜下癌未排除,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而后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胃壁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胃小弯处胃壁肿物,送检穿刺标本,平滑肌组织中见未分化癌细胞浸润。诊断明确,于我院肿瘤外科全麻下行“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胃窦后壁蕈伞型肝样腺癌,侵出浆膜层,似位于粘膜下至浆膜,粘膜尚完好。

●总结:胃镜能清楚显示粘膜病变,但此病例,因病灶位于粘膜下,曾2次胃镜活检均未能找到癌细胞,胃粘膜下癌,当胃镜活检未能进行“挖坑”试活检时常常出现假阴性,而超声能清晰显示黏膜下情况、肿瘤的浸润深度,还可进行TNM分期,同时精准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有效提高这种特殊类型胃癌的诊断率,凸显超声的优势,弥补了胃镜的不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END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lcjc/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