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学术理论引领国际学术话语中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实现中国学术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的中国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国学术领域的改革开放、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化、中国学术“走出去”和获取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只有中国学术“走出去”,才能让世界真正了解“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和“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才能真正引领国际学术话语。

要改变中国学术声音弱小的状况,需要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了解决在西方话语影响下出现的文学批评脱离文本及伦理道德严重缺位的现实,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学者共同努力创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经过15年的发展,文学伦理学批评取得重要成就:在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伦理选择理论;建立了以伦理选择活动、道德选择、伦理身份、伦理环境或语境、自由意志、理性意志等为核心的批评话语体系,从而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广泛运用创造了条件;建成了以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及其会刊《文学跨学科研究》(AHCI期刊)为载体的学术研究平台;借助国际知名出版媒介,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加速了国际传播,而且还做到了引领国际学术话语;文学伦理学批评在建构理论的同时不断向跨学科领域拓展,为理论完善和深入发展进行学术储备。

目前,有关中国学术“走出去”问题的讨论较多,如中国学术“走出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走出去”的途径与方法、中国学术外译与传播等。但是,中国学术怎样才能真正“走出去”,怎样才能引领国际学术话语等问题,讨论较少。实际上,是关于中国学术“走出去”的评价标准的讨论。中国学术“走出去”,可以考虑从学术观点的国际传播、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同行专家的评价以及国际合作研究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一是学术观点的国际发表。中国学术“走出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都是为了学术观点的国际传播。同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相比,学术论文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快速传播,读者容易在大型数据库中快速检索并迅速获取原文,也可以借助论文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快速获取论文的基本观点。因此,学术论文在学术传播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影响日益扩大,是目前学术传播的主要也是最重要方式。

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中国学术“走出去”的前提。文学伦理学批评自年在中国创建以来,特别强调以中外学者交流和对话的形式推动学术论文的国际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推出的专刊或专栏,就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相互交流与合作研究的结果。同时,多国出版的期刊杂志,也不断刊发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论文和评论文章,传播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观点。

由于这些期刊发表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影响广泛,不仅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致力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接受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参与其中,构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国际学术共同体。

二是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学术共同体代表一个学术群体,能够超越个人偏见并从宏观上、整体上对一种学术理论或者学术观点的价值进行评估和评价,推动学术传播,促进学术研究。从学术评价来说,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一般而言,国际学术共同体是由学术期刊、学术组织、学术会议等代表的,因此它的评价可以看作学术理论、学术观点、学术思潮国际传播的标准。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中国学者创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得到学术共同体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yczz/1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