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南京大学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苏新闻研究所和《传媒观察》杂志承办的“第七届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双年会”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行。这是年第一届双年会以来,活动首次移师南京大学外召开。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20多家期刊的主编、编辑们与学界、业界济济一堂、跨界对话,围绕“变革中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与期刊发展”主题,共话当前新闻传播学理论发展和高品质学术期刊建设等议题。
聚首新华日报,大咖们在“双年会”上发表了哪些精彩观点,分享了哪些研究心得?“瞭望君”这就给您送上。
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而努力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海林代表南京大学到会致辞。他说,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就要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CSSCI多年来就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学术质量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南京大学正致力于推动让CSSCI成为更为良性、更趋科学、更具参考价值的学术评价标准。在此进程中,亟需各位学界、业界、出版界的同仁们出谋划策、凝聚共识,共同探索学术评价理论、开展学术评价研究、创新学术评价实践。已成功举办6届的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双年会,就是这样一个供有关各方对学术评价进行共同研究,为学术评价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经验的平台。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海林
薛海林说,从首届双年会举办至今十多年来,中国传媒格局和新闻传播学研究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党中央、教育部和江苏省对新闻舆论工作和高等教育都有新的要求、新的期待,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呼唤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传播期刊在创新中繁荣发展,在变革中加快前行。本次双年会的主题紧扣“变革”,可谓精准点题。如何把“变量”变成“增量”,在新闻传播研究和期刊建设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分期待专家学者等嘉宾的精彩见解。
媒体融合也应在学术期刊上实现突破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代表集团热烈欢迎与会嘉宾的到来。他说,长期以来,各位主编、编辑甘为人梯、甘做嫁衣,以高端前沿的学术平台和开放包容的理论素养,在学科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彰显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在专业学术期刊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高端学术期刊的引领性、建设性,使其成为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
双传学表示,无论是新闻传播业界还是学界,都共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的媒体融合没有边界,要保持事业的强大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媒体内部、媒体之间进行融合,还要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实现深度融合。江苏是新闻大省,也是期刊大省,但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一直缺乏一流的学术大刊、名刊,不但影响学科建设,也不利于传媒业的高质量发展。新华报业对此深有危机感、紧迫感。《传媒观察》克服重重困难,年在定位与风格上做出重大战略调整,依托集团新媒体传播矩阵,形成集刊、网、端、微于一体的学术期刊全媒体传播体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单篇论文平均5万的阅读量,不断彰显创新研究成果的“破圈”效应,引发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