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家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29岁
主诉:15年前因左侧股骨近端骨囊肿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6年前因摔倒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采取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20天前上楼梯时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左侧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无。
既往史:无。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无。
CT/MRI扫描:无。
查体:左髋部无明显肿胀,髋周无明显触痛,髋关节外侧及腹股沟中点处压痛(+),髋关节主动活动明显受限,伴明显活动痛,左下肢轴向叩击痛(+)。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医看
答案解读:D
解析:病变位于左侧股骨颈部,呈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CT平扫可见病变呈等低密度影,内可见稍高密度分隔影,软组织窗呈多发液-液平面。病灶周围局部骨皮质连续性显示中断,并不是恶性病变的绝对征象,因此D选项不正确。
问题二在提供的MRI图像上,关于病灶影像学特点描述,下列正确的是(多选)
AT1WI病灶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影
BT2WI病灶呈多发囊状混杂高信号影
C病灶T2脂肪抑制序列可见多发液-液平面
D病灶内可见低信号的分隔影形成
E病变周围软组织T2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
答案解读:ABCDE
解析:病变T1WI呈低信号,内可见稍高信号影,T2WI呈囊状混杂高信号,可见明显液-液平面,平面上层为高信号,平面下层为低信号,T2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液-液平面改变,内可见低信号的分隔影,病变周围软组织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
问题三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
A骨巨细胞瘤
B动脉瘤样骨囊肿
C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D非骨化性纤维瘤
E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答案解读:B
解析:病变位于左侧股骨颈部,CT上病灶呈等低密度影,局部骨皮质可见中断,病灶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MRI呈多发囊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内可见低信号的分隔影;轴位T2WI及T2脂肪抑制序列病灶可见多发液-液平面,支持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动脉瘤样骨囊肿(ABC)为一原因不明的肿瘤样病变,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继发性ABC主要是在骨内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原有病变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恶性;病灶主要由大小不等的血腔构成,其内充满暗红色的血液,血腔内衬薄的成纤维细胞和多核破骨细胞型巨细胞,囊壁之间为柔软而易碎的肉芽肿样组织、呈灰白、白色或棕色。各年龄均可发病,以10-20岁多见,临床症状一般比较轻微,主要为局部疼痛,呈侵袭性发病。
动脉瘤样骨囊肿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刮除植骨术;术前要充分估计有大量出血的可能。对于脊柱等不易手术切除部位可行放疗,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儿童行放疗有破坏骨骺和恶变的可能。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1)手术病理:证实为动脉瘤样骨囊肿。
2)诊断要点:病变为青年男性,有左侧股骨近端囊肿切除病史,病变位于左侧股骨颈部,CT上病灶呈等低密度影,局部骨皮质连续性可见中断,病灶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MRI呈多发囊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内可见低信号的分隔影;轴位T2WI及T2脂肪抑制序列病灶可见多发液-液平面;综上影像学表现,考虑为动脉瘤样骨囊肿。
鉴别诊断1)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多发生在四肢长骨干骺愈合后的骨端,呈偏心性、囊性、膨胀性生长,其内可见纤细的骨嵴,呈分房样改变;本例病变发生于股骨颈部,与骨巨细胞瘤好发部位不符,病灶内可见多发液-液平面,因此排除骨巨细胞瘤的诊断。
2)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早期以粘液样成分为主,随疾病发展粘液样成分发生软骨样转化或纤维化,晚期可见软骨基质钙化或骨化;病变多位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呈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可见硬化,髓侧较清楚,皮质侧可突破皮质向周围软组织发展;病灶内可见纤细不均的分隔,钙化少见,液-液平面少见;本病例周围无明显硬化,无软组织受侵,且呈多发囊状长T1、长T2信号,内可见多发液-液平面,病灶内未见钙化及骨化影,与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表现不相符。
3)非骨化性纤维瘤: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表现为局限于骨皮质内或皮质下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环区,病变长轴多平行于骨干,边缘有硬化,以髓腔侧明显,皮质膨胀变薄或中断,无骨膜新生骨及软组织肿块;本病例无骨质硬化,且以多发分房状、囊状影像表现为主,与非骨化纤维瘤表现不符。
4)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病变呈渗透性、虫蚀样骨质破坏,可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本病例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不符。
病例供稿:医院影像科甄俊平
专家点评动脉瘤样骨囊肿(ABC)为一原因不明的肿瘤样病变,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病灶主要由大小不等的血腔构成,其内充满暗红色的血液,血腔内衬薄的成纤维细胞和多核破骨细胞型巨细胞,囊壁之间为柔软而易碎的肉芽肿样组织、呈灰白、白色或棕色。
动脉瘤样骨囊肿好发于长骨干骺端,X线平片多表现为膨胀性囊状透亮区,骨壳菲薄,囊内可有粗细不等的骨小梁状分隔或骨嵴;CT呈多囊状骨质破坏,破坏区内可见多个含液囊腔,有时可见液-液平面。囊腔间隔为软组织密度;MRIT2WI序列显示液-液平面较为明显,上层多为高信号,可能为血清液或高铁血红蛋白;下层为低信号,可能为细胞及碎裂细胞产物。
本病例位于股骨颈部,呈多房囊状改变,CT表现为等低密度影,其内未见明显骨化及钙化影,局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软组织窗可见病灶内稍高信号的分隔影,周围软组织未见受侵;MRI病灶呈多发囊状等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T2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内可见低信号的分隔及明显的液-液平面。并且该病人左侧股骨近端有过骨囊肿切除病史,符合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发病因素,结合影像学表现,最终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
点评专家: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田军
医看
参考文献:
1.FlontP,Kolacinska-FlontM,NiedzielskiK.A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