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王垚从医近三十年,对慢性萎缩性胃

北京根治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8.html

  湖北中医王垚从医近三十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辨证论治中治则治法的心得体会。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减少,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属于胃癌病变前期,因此截断、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至胃癌任重道远。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之显著疗效已通过胃镜证实。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为肝胃气滞证、胃阴不足证等6个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阳明胃腑,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针对不同的证型运用的治则治法可着重于以下方面:

  

  1、应以健脾为本,而贵在运脾

  《脾胃论》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虚弱则化源不足,内难养五脏,外不敌邪侵,虚而受邪,百病变化丛生,故云“四季脾旺不受邪”。治疗上当先顾护脾胃,且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脾胃为升降之枢,肝在左为升,肺在右为降,中焦主斡旋气机。故治疗关键在于斡旋气机,复中焦升降之序。

  胃痛医案一则:

  患者女,52岁,初诊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胀痛半年余,近一周症状加重。胃脘胀痛,空腹时明显,在当地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黏膜急慢性炎、小灶腺体伴轻度异型增生,治疗后稍缓解,近一周前患者自觉胃脘胀痛加重,为求中医治疗,遂来门诊求治。诊见:面色少华、形体偏胖,现症主要表现为呃逆,纳少。大便成形,日1次。寐差多梦,心烦,手足心热。舌质红,边有齿痕,苔白,脉沉弦。

  辨证分析:患者之胃痛初起多为实证,久痛不愈或反复发作,脾胃受损,可由实转虚。因脾胃虚寒日久失治,脾胃更加虚弱,此时,肝木因脾胃之土虚弱之势,则相克作用太过,同时,由于患病日久,患者精神压力较大,积聚日久,而情志抑郁,故成此病。

  中医诊断:为肝郁脾虚所致胃痛之证。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开中药7剂代煎服,一天一付,早晚各服一次。外以针灸治疗5次,一日一次,针刺取穴:中脘、肝俞、期门、内关等,留针20分钟。二诊,胃胀痛等诸症好转,尚有寐差心烦。胃不和则卧不安,而治肝可以安胃,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苏梗,佛手,香橼。开中药14剂代煎服,外以针灸治疗。三诊,胃胀痛、呃逆、纳少等诸症明显好转。以原方随症加减继续调理3月余。后随访获知诸症消失,病理示癌前病变消失,至今未复发。

  

  2、清热化湿之时应慎用苦寒

  脾易为湿困,胃易成燥热之害,湿热阻滞中焦,吴鞠通提出:“湿为阴邪,非温不解。”然辨其病热者,当以寒药治之,故湿热之邪最为难治,化湿须防温燥助热,清热当防苦寒败胃。

  胃痞医案一则:

  患者女,51岁,初诊诉慢性胃炎伴增生。病史:患者日前在当地查胃镜示:慢性胃炎伴增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角)轻度CAG伴肠上皮化生,Hp(++)。诊见:胃脘部胀满不适,嘈杂,嗳气,胃痛不显,晨起口干苦,大便干结,食纳尚可,夜寐欠佳,舌淡胖,苔薄黄微腻,脉细弦。

  辨证分析:患者时感嘈杂、口干苦,乃阴液耗伤,津亏不能上承于口,苦为火味,结合舌苔脉象,湿热之邪阻滞中焦,胃气上逆故嗳气,腑气不降故大便不畅,肠道津亏故便干,《素问·逆调论》谓:“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故而夜寐欠佳。。

  中医诊断:属阴虚热结之胃痞。治法:健脾调中通腑,养阴清热安神。处方:太子参,炒白术,法半夏,麦冬,黄芩,仙鹤草,炒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开中药14剂,代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外以针灸治疗7次,隔日一次。二诊,胃脘部胀满不适减轻,嗳气已除,大便偶有干结。夜寐仍欠佳,舌苔黄腻已化。原方去黄芩,加黄芪,肉苁蓉,茯神,继服14剂,外以针灸治疗。三诊,腹胀不显,便干已除,食后偶有嗳气,夜寐仍欠安。原方去白花蛇舌草,加酸枣仁。开中药14剂代煎服。后于当地复查胃镜示:慢性胃炎伴糜烂,伴胆汁反流,贲门炎,灶性上皮肠化;Hp(-)。

  

  3、活血化瘀,重在养血

  瘀血内阻者当配合活血化瘀之法,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然化瘀不可一味选用活血、破血之品,唯恐徒伤正气,临证之时结合患者体质之强弱,病性之虚实及瘀血之轻重,轻者以养血活血为主。

  胃脘痛医案一则:

  患者女,47岁。初诊诉萎缩性胃炎8年余,主诉:胃脘胀闷反复发作。病史:患者在8年来反复发作胃脘胀闷,以饭后为主,偶嗳气,不反酸,大便稍结,舌质淡暗,苔薄,脉弱无力。曾于三年前因胃痛做过胃镜,当时结果为非萎缩性胃炎,因病症不显,稍服西药好转后就停药,此后胃胀或痛反复发作,皆不影响生活,未予治疗。近3月因胃胀发作稍频繁,且周围有人患胃癌,因担心而到他院查胃镜为萎缩性胃炎。病理结果为可见粘膜萎缩,重度肠上皮花生。症见:胃脘稍胀闷,纳食尚可,稍易疲劳,不伴反酸和嗳气,无恶心呕吐,大便一般,夜寐尚可,舌质淡偏暗,苔薄,脉弱无力。

  中医诊断:患者胃病时间长,长期失治,且饮食上没有注意,故致病情逐渐加重,所幸没有恶化。本病为脾胃虚弱,兼气滞血瘀所致之胃脘痛,病位在脾胃,治法:补益脾胃,活血行气。开中药14剂代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服,外以针灸治疗,针刺取穴:脾俞、胃俞、中脘等,留针20分钟,红外灯照射。二诊,胃胀闷明显缓解,其他诸症亦缓,予上方随证灵活加减针药并用调治半年后,再行胃镜检查为非萎缩性胃炎,且病理肠上皮化生及粘膜萎缩等均未见。

  

  王垚简介:

  副主任医师,湖北省杰出中医师,张梦侬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继承人,擅长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症,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坐诊专家。王垚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精研并继承了我国近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中医名宿张梦侬学术思想以及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症等临证经验。从事中医临床诊疗、中医药科研工作20余年,深得张梦侬针药并举的治疑难杂症之精髓,对中医内科、疼痛科、妇儿科、男科等多发病、疑难病颇具心得。》》》打开移动   坐诊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

  -,   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yczz/9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