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骨癌
很多人的反应是得快点治疗啊
越快越好
事实上
慢治就一定比快治差吗?
不治就一定比治疗好吗?
以下要讲的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靳松教授指出,骨癌其实属于慢癌,80-90%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这时候反而不必那么急吼吼地着急早治那么几天,好好明确诊断来源后再治疗,可能事半功倍。
谈治疗:这两年有了大的改观
在癌症治疗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疾病包括肿瘤的治疗效果都大幅提升,特别是新辅助化疗的发展,骨癌的五年生存率上升到70%。由于骨癌缺乏有效的可普及的筛查手段,80%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早期最佳治疗时机。更悲催的是,它还非常容易复发。
近十年来,对骨癌的治疗没有出现什么特别好的化疗药物,最大的进展就是近年来PARP抑制剂的出现,以及贝伐珠单抗的应用,无论是对初治病人还是复发病人,都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维持治疗效果。七成病人一来就是晚期,以往这些患者完成治疗后只能随访观察,很多病人问医生,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预防复发,我们只能无奈地告诉病人,没有有效药物可用于维持治疗以防止或推迟复发。
现在这种情况终于改变了,骨癌病人在完成治疗后,不管是初治还是复发治疗后,已经有药可以用来降低复发的风险。有的病人甚至能保持病情长期稳定,即使不能完全治愈,有些病人也能在一段时间内与肿瘤和平共处。
这五个真相一定要了解真相一
慢治不一定就比快治差很多病人诊断为骨癌后,会心急如焚,医院就恨不得马上开始治疗,尽快手术。总体来说,肿瘤其实属于慢病,慢治不一定比快治差,很多病人急得连诊断都还没有搞清楚,手术就做了,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治肿瘤不是治感冒,肿瘤是需要精准诊治的重大疾病,肯定需要一些时间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的病人说,我都来了5天了,为什么还不给我治疗啊?其实没必要这么急的,检查需要过程,医生也需要一个鉴别诊断和权衡治疗方案利弊的思考过程。急匆匆在几分钟就决定一个病人(特别是复发患者)的诊治,你认为这能看好吗?
很多肿瘤都是有遗传特性的。比如,一个30多岁的早期骨癌病人,如果要做手术,医生要考虑是否可以为这么年轻的患者保留肢体。这时就要通过一些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有基因改变导致的遗传倾向和高发病风险。如果没有致病基因突变,保留肢体比较安全。这时候,就需要做穿刺活检,这都需要时间,“医院有分子诊断科,最快也要1个星期才能出结果,要等这个结果出来了,医生才能决定是否还要做其他的检查和决定给你做什么样的手术,有的病人就是不理解,一说让她等结果,她立刻就去找别的医生把手术做了,等到活检结果出来有问题,很可能病人需要做第二次手术。”
另外,骨癌很多时候需要和良性骨肿瘤相鉴别。如果肺转移到骨,有可能肺方面并没有症状,但骨癌的表现,这时候要让病人去做胸部检查,排查肺癌。如果癌症原发在肺部的话,治疗方案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个好的合格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医生必须全面综合地考虑病人的情况。所谓诊治,“诊”才是第一步的,如果诊断都错了,治疗方案肯定不会对,所以患者完全没有必要急那么几天,慢治不一定就比快治差。骨癌能被早发现更为重要。很多肿瘤到了晚期,早一个月治疗和晚一个月治疗差别不大。
真相二
有的时候,不治好过乱治很多晚期肿瘤病人,不进行积极的抗肿瘤治疗可能活得时间更长。
我们在临床上可以见到,很多晚期病人强烈要求医生给她进行抗肿瘤治疗,不给他治疗就跟医生急,其实有的病人的情况是,对什么药都耐药了,怎么治疗都没效了,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一种特别低毒的、副作用小的单药给病人用,甚至只用一些安慰性质的药。“但是病人或者家属不理解,或者有的医生的认识有限,非要‘飞机大炮’什么的全砸上去,这种情况下,疗效没看到,只看到了毒性,病人可能会死于药物的毒性或治疗的并发症。
比如,我看到的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肺癌转移到骨癌,我们主张仅仅使用止痛药和营养支持就行了,病人再活三五个月没问题,但是家属不干,医院医生给她治,结果化疗后没几天老人就死于重度骨髓抑制,其实是很痛心的。
实际情况是,没有哪种药物是没有毒副反应的,终末期肿瘤病人的身体已经很弱了,用药后一方面没有疗效,一方面又要接受药物的毒性,很快就会油尽灯枯。有的病人到了后期,补充营养、姑息治疗等比积极的抗肿瘤治疗更有意义,这样患者的生存期会更长,也更舒服一点,生活质量更好。
还有一种情况是,到了后期很多病人或者家属宁愿忍着肿瘤带来的严重疼痛,也不愿用止痛药,害怕成瘾,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其实患者的生存期已经很短了,止痛治疗是重要的姑息治疗,这时候就应该让患者有尊严的比较舒服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不要担心止痛药成瘾的问题。另一方面,现在有很好的缓释止痛药,并不容易成瘾。
真相三
患者群里的药有些是“毒药”记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教授讲过,医院来的病人,相当一部分是晚期复发病人,治疗上要很个体化,但是病友们喜欢互相提供消息,互相比,她用了什么药效果好,我也拿来用,这是不对的。
每个病人的病情都是不一样的,比如都是骨癌,但是骨肉瘤和软骨肉瘤的治疗方案就不完全一样,如果是滑膜肉瘤,那就更不一样了,或者甚至你的某一个指标不一样,医生给的治疗方案都不一样,患者交流群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互相鼓励、增强抗癌信心等,但也有负面影响,很多时候甲提供的药对乙就是‘毒药’,用药还是要更多地听从主管医生的建议。
真相四
不要把靶向药当神药很多病人来到医院就诊时问,我能不能不做手术、不化疗啊?现在不是有靶向药吗,给我用靶向药!
到目前为止,手术+新辅助化疗仍是骨癌最基本最重要最标准的治疗,有的病人在初始治疗时就不化疗,或者把化疗放在很次要的位置,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其实有效率是非常低的。因为靶向药是针对靶点的作用的,如果没有靶点,用药效果就不好。所以把靶向药当成神药是完全不正确的!用药必须有指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真相五
药不一定是越贵越好医院骨肿瘤主任陈铿认为,抗肿瘤药物的选择应随不同的肿瘤、不同的时期、不同部位用药而不同,且应联合多种药物配合使用,一些较廉价的药物抗肿瘤效果亦非常好。
所以,化疗药物不一定是越贵越好。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即几种药属于同一类药,其抗肿瘤的作用都差不多,但是其中一种的工艺更先进,副作用更小,所以也有可能会更昂贵。因此在肿瘤的治疗过程种要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而不是最贵的药物。
来源: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靳松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参考,不针对任何患者或病情,也不作为任何具体的诊断意见和结果判断。
觉得有用?欢迎转发让更多朋友受益↗↗↗(点击左下方“阅读全文”,可了更多信息)
肿瘤防治宣传周:如何知道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不高?
肿瘤防治宣传周:年仅23岁的未婚姑娘竟确诊卵巢癌!
肿瘤防治宣传周:天天喊HPV,你真搞清楚宫颈癌了么?
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标志物分布图,值得收藏!
肿瘤防治宣传周:王传新院长解读肿瘤标志物
最喜欢"缠"青少年:软骨瘤虽多良性但不可大意!
关节痛不一定是关节炎:特别是年轻的时候!
既想运动又想保护膝关节?看骨科医生怎么支招!
最多发难避免:漫谈腰肌劳损那些事儿!
腰椎间盘突出要不要做手术?这两位医生的答案很客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