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牙外伤
乳牙外伤发生率较高,是患儿乳牙受到各种机械外力作用所发生的牙周组织、牙髓组织和牙体硬组织的急剧损伤。乳牙外伤后临床不仅要注意乳牙本身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其下方恒牙胚的影响。根据外伤时患儿的年龄和外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对其下方的继承恒牙胚影响不同。乳牙外伤可分为牙震荡、牙折、牙脱位和牙脱臼几种类型。乳牙外伤的治疗原则是:减少患儿的痛苦,将乳牙外伤对继承恒牙胚的影响减少到最低。乳牙外伤后一定要定期复查。1.首先,乳牙震荡伤容易被忽视,但却很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应定期检查宝宝牙齿是否松动、牙髓有无异常,及时处理修复,定期进行复诊防止贻误病情。2.其次,乳牙折断是比较明显的外伤,此时应根据折断的部位、程度选择治疗方法,需要拍牙片确定折断的程度。如患儿不能合作,不宜进行保守治疗,可以拔牙,一般前牙缺牙间隙在正常发育情形下,影响不大,但应密切观察乳牙外伤可能对继承恒牙造成的伤害。3.再次,当乳牙受到冲击嵌入到牙龈中时,会对恒牙牙胚的发育造成影响,此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乳牙拔出,同时对受损的牙龈进行修复,以免后期对恒牙发育造成威胁。还需仔细检查有无颌面部组织损伤或骨骼损伤。二、错颌畸形
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病因:错颌畸形的形成因素和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其发生过程可能由单一因素及单一机制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形成的时间上来划分,错颌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针对个体畸形发生机制的角度来说,错颌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外伤、牙周病等。三、龋病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治疗:1.药物治疗:对牙痛患儿可以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以缓解疼痛,还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应用药物抑制龋病的发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常用涂抹药物为氟化物类。2.充填术: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包括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体组织,制备合理窝洞的形态,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3.嵌体修复术: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与牙齿窝洞适合的修复体,镶嵌在牙齿内部,牙齿的缺损部位得到修复,称为嵌体修复术。四、牙列不齐
牙列不齐,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牙齿排列异常、上下牙弓关系异常。临床口腔科常见的牙列拥挤、牙齿扭转、多生牙、缺失牙、埋伏牙、乳牙滞留等,都可能出现牙列不齐的症状;在错合畸形患者中最为常见,60~70%的错合畸形。牙列不齐可能造成患者的咀嚼功能异常、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影响面容美观以及心理健康。疾病症状:表现为牙齿排列形态上参差不齐,上下牙弓不对称,牙弓与颌骨关系不协调及功能上的障碍。疾病治疗:针对病因治疗,比如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纠正异常的牙齿等,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必要时还可以选择器械矫正或外科治疗。主要包括:1.去除病因早发现和及早去除造成牙列不齐的病因,如咬手指、咬铅笔、咬钢笔、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2.饮食指导改变偏软偏细的饮食结构,多食坚硬、高纤维素、低糖食物,有利于牙齿、颌骨的发育和健康。3.器械矫正如活动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等。由口腔正畸专科医师施行的较复杂的矫治方法。4.外科矫治当牙列不齐过于严重,或伴有骨骼畸形时,矫正效果有限,常需通过外科手术来矫正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