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慢性胃炎病症 >> 预防措施 >>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指幽门螺杆菌感染。

2、刺激性物质。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3、药物。有些药物如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及水杨酸盐、洋地黄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4、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

5、胆汁反流。胆汁中含有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而引起炎症。

6、X线照射。深度X线照射胃部,可引起胃黏膜损害,产生胃炎。

7、环境变化。如环境改变,气候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就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便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8、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

9、其他病变的影响。如尿毒症、溃疡性结肠炎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症状体征

1、症状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疼痛和饱胀。与溃疡病相反空腹时比较舒适,饭后不适,可能因容受舒张功能障碍,进食虽不多但觉过饱。病人常诉“胃弱”或“胃软”。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这些症状用抗酸药及解痉药不易缓解,多数病人诉食欲不振。

此外,出血也是慢性胃炎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合并糜烂。可以是反复小量出血,亦可为大出血。急诊胃镜检查提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急慢性胃炎占20%~40%。出血以黑便为多见,一般持续3~4天后自动止血,数月或数年后可再发。胃炎的病理变化与症状并不一致。Zaveronik发现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病人活组织检查证实有胃炎者为42%;相反健康女生无胃病症状活组织检查证实有慢性胃炎者为29%。资料有类似现象,例有胃病症状的病人作盲目吸取活组织检查。结果有58.6%有炎症改变,41.1%未见异常。症状与活组织检查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可能性:①盲目活组织检查未能取到病变部位,目前纤维胃镜直视下作活组织检查,阳性率已达80%~90%;②症状并非来源于胃,可能由于肝胆系统疾病引起。另外无症状的“健康人”活组织检查阳性的问题,仍应诊断胃炎。因为很多疾病都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如溃疡病、肝硬化、肝癌及肺癌等,经过健康检查才被发现。因此部分胃炎病人无症状并不足为奇。

根据临床研究,Hp感染与否和临床症状的轻重无明显关系。

2、体征多数病人有黄、白色厚腻舌苔。单纯溃疡病人无舌苔或有薄白苔,是两种胃病的不同点。上腹部可有压痛。少数病人消瘦、贫血。此外无特殊体征。

检查

1、胃酸测定。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酸。新生儿胃内容是酸性的,刚出生的婴儿在清除咽下的碱性羊水之后,测得的pH值小于4。出生后7~10天盐酸浓度达最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出生后2~3个月达成人水平。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细胞分泌的,在酸性环境中被激活成具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其分泌量与胃酸一致,主细胞数量多于壁细胞,故在病态时受影响程度不如胃酸明显。

3、内因子。内因子是一种糖蛋白,由壁细胞分泌。孕11周的胎儿胃内已存在内因子,生后3个月胃内因子达到成人水平。正常成人内因子分泌量为77.00U/h。检查内因子含量有利于萎缩性胃炎和恶性贫血的诊断。有人发现有的小儿先天性内因子分泌缺陷,胃液内有~U内因子就能维持维生素B12的正常吸收,故即使萎缩性胃炎患者也不易发生恶性贫血。

4、胃泌素。胃泌素由胃窦G细胞分泌。文献报道出生后血清胃泌素为88pg/ml,生后第2周增至pg/ml。

5、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胃镜下取胃黏液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找Hp,Hp培养,尿素酶检测。其次是非侵袭法利用细菌的生物特性,特别是Hp的尿素酶水解尿素的能力而形成的呼气试验(13C-尿素呼气)检测Hp。血清学Hp,IgG抗体的测定因不能提供细菌当前是否存在的依据,故不能用于目前感染的诊断,主要用于筛选或流行病学调查。以上方法中以尿素酶法最为简便、快速,常一步完成。13C-尿素呼气试验因此法价格昂贵,临床普及受到限制。

6、X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无多大帮助。依据国外资料,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者,X线检查显示有胃黏膜炎症者仅20%~25%,虽然过去多数放射学者认为,胃紧张度的障碍、蠕动的改变及空腹胃内的胃液,可作为诊断胃炎的依据,但近年胃镜检查发现,这种现象系胃动力异常而并非胃炎所致。

7、胃镜检查。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诊断方法,并可取黏膜活体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慢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反光增强,胃小凹明显,黏膜质脆、易出血;黏液增多,微小结节形成,局限或大片状伴有新鲜或陈旧性出血点及糜烂。当胃黏膜有萎缩改变时,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色泽呈灰色,皱襞变细,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显露。

8、其他检查。在A型萎缩性胃炎(胃体胃炎)血清中可出现壁细胞抗体、胃泌素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等,多数萎缩性胃炎的血、尿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而浅表性胃炎多属正常。恶性贫血时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明显减少。

鉴别诊断

1、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象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绝大多数患者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2、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鉴别依靠胃镜检查。

3、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该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4、其他。如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延误诊治,全面查体及有关检查可防止误诊。

治疗

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1、消除病因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药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症状较轻者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胃黏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生素治疗。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和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铝碳酸镁片、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预防

1、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戒烟忌酒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黏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反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3、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长期滥用此类药物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4、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

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5、注意饮食

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多吃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每天爱胃一点点,生活健康多一点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yfcs/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