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孩子经常晚上喊痛,
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大意,得长点心了!
“夜间“生长痛”有可能是骨肿瘤的表现!骨肿瘤是威胁青少年的恶疾,发病率占儿童肿瘤的15%-20%,其中最常见的骨肉瘤大多发生在8-18岁的孩子身上。
记者从医院骨肿瘤中心获悉,截至今年,全省仅有5家医院开设骨肿瘤专科收治患者。由于基层医生和公众缺乏对骨肿瘤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患儿无法获得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最后丧失了保肢和治愈的机会。
六岁男孩因误诊丢一条腿
深圳一6岁男孩亮亮(化名)突然告诉爸妈“左腿痛”。爸妈没在意,以为孩子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玩耍,难免有磕磕碰碰,休息一阵就好了。可一周后,孩子还在喊痛。
医院诊断为“外伤、炎症”,输液进行抗炎治疗两周后,疼痛感越来越重,并出现了骨折。看完X光片,当地医生判断孩子患有“骨纤维结构不良”。辗转求医五个月,亮亮爸妈寻求过中医的帮助,也做了石膏、骨牵引等常规骨科治疗,然而孩子的腿越来越疼,也肿得越来越厉害。
“孩子入院时,左腿比正常的右腿粗了一倍。”医院骨肿瘤中心主任沈靖南说,穿刺活检结果显示,亮亮得了恶性尤文氏肉瘤。这是一种在儿童青少年中相当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由于确诊时间太晚,肿瘤已将腿骨“啃”得精光。最终,亮亮被切除整条左腿。更糟糕的是,医生发现了他的肺上出现了可疑转移病灶。
“如果前面几个接诊的医生有骨肿瘤诊疗经验,看到X光片和MR片,做一个简单的穿刺活检,就能尽早发现肿瘤,保住孩子的腿。”沈靖南惋惜地说,像亮亮这样因为基层医生缺乏经验导致误诊误治的情况,并非孤例。
骨肿瘤“偏爱”青春期孩子
骨肿瘤尤其是恶性骨肿瘤爱“招惹”儿童和青少年,主要是因为孩子处于骨骼的快速生长期,成骨细胞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后,容易发生瘤变和恶变。
“统计显示,在骨肉瘤早期,八成病人能摸到肿块,五成病人会有“夜间痛”,而到了晚期,基本所有患者都会有“夜痛”。沈靖南指出,时常有患儿家长误将夜晚发作的肿瘤痛当成“生长痛”,出现在关节的肿块当成“运动损伤”,贴药膏“活血化瘀”,却不知道此举反而加速促进肿瘤生长。
医院骨肿瘤中心邹昌业副主任医师指出,其实损伤引起的疼痛和肿瘤引起的疼痛有三点不同:
损伤引起的疼痛以运动时疼痛为主,休息后逐渐缓解,引起的肿胀也会逐渐消退;肿瘤性疼痛则表现为越来越重,静止休息时尤其是夜间痛更为明显,肿胀、肿块也会越来越严重。医院骨肿瘤中心的谢显彪副主任医师指出,如果孩子有这些情况,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照X光片检查。一旦发现异常,通过穿刺活检,多数可以获得明确诊断。
约五成患儿确诊时已失去保肢机会
目前恶性骨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和化疗。谢显彪指出,化疗可防止肿瘤扩散,手术则通过精准切除和个体化重建,能够保住大多数患者的肢体,同时保留肢体功能。早诊断、早发现及规范的治疗,对恶性肿瘤的疗效至关重要。
早期骨癌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复发、转移的可能,降低治疗难度,避免孩子的肢体残疾。一些家长轻信民间偏方、土方,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五成的患儿在就诊时,病情已至中晚期,失去保肢机会,甚至最终失去生命。
看看骨肿瘤的症状表现
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1)疼痛:这是骨肿瘤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一般在开始时较轻,并往往呈间歇性,随症病情的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增剧,且由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加剧以致影响睡眠。其疼痛可限于局部,也可以向远处放射。
(2)肿胀或肿块:一般在疼痛发生了一定的时间后才会出现,位于骨肿瘤骨膜下或表浅的肿瘤出现较早些,可触及骨膨胀变形。如肿瘤穿破到骨外,可产生大小不等,固定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并常于短期内形成较大的肿块。
(3)功能障碍:骨肿瘤后期,因疼痛肿胀而患部功能将受到障碍,病情发展迅速则功能障碍症状更为明显,可伴有相应部位肌肉萎缩。
(4)压迫症状:向颅腔和鼻腔内生长的肿瘤,可压迫脑组织和鼻险,因而出现颅脑受压和呼吸不畅的症状;盆腔肿瘤可压迫直肠与膀胱,产生排便及排尿困难;脊椎肿瘤可压迫脊髓而产生瘫痪。
(5)畸形:因肿瘤影响肢体骨骼的发育及坚固性而合并畸形,以下肢为明显,如髋内翻,膝外翻及膝内翻。
(6)病理性骨折:肿瘤部位只要有轻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剧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并截瘫。
(7)全身症状:骨肿瘤在早期时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后期由于肿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可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常苍白,进行性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因此,当患者发现这些病症后,要早诊断、早治疗,
才得以长期生存,甚至达到治愈。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ladyw
分享身边朋友,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