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博导走红,5年发表60多篇SCI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news/a_5837457.html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平台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90后!是博导!》,主要介绍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90后博士生导师胡玥的科研经历和求学历程。

随后该篇文章便被多个媒体平台转载,并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舆论。对于胡玥教授的年轻有为,大部分网友表示非常敬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质疑的声音。

年发60篇SCI,华科90后女博导走红

凭借《90后!是博导!》这篇文章华科女博士生导师胡玥迅速在网上走红。该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胡玥导师多年来的求学经历以及科研历程。

其从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便到爱丁堡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此之后又参加了牛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合作交流项目。

虽在外留学多年,但是胡玥教授依然心系国家光伏事业的发展,在毕业之后主动要求回国做科研,并顺利通过了国际交流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到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担任博士生导师一职。

作为一名90后女博导,胡玥教授可谓是颜值与实力并存。年轻的面容常让学生误以为她是师姐,但相比于外表,胡玥导师最让人钦佩的还是她的“科研能力”。

5年发表60多篇SCI学术论文,这样的科研产出明显高于其他同水平的导师,也足以说明胡玥教授的科研实力。对此,不少网友称赞其年轻有为,堪称“学霸天花板”。不过,同样也有网友在调查之后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的科研产出“水分”很大。

02高论文产出的背后到底是“实力”还是“关系”

一般来说,SCI论文的写作过程非常繁琐,一篇论文从选题、验证、投稿到刊登所耗费的时间少则数月,多则一年半载。而胡玥导师五年就发表了60多篇SCI论文,相当于一个月发表一篇,如此惊人的论文产出,实在是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那么90后女博导胡玥,究竟是“学霸天花板”,还是“科研关系户”?本着怀疑的精神,有网友自发进行了调查,并针对报道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质疑:

大二就跟院士做课题?

原文章中提到了胡玥大二的时候就在田禾院士和花建丽教授的帮助下,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开展了化学研究。

很难想象到一个大二的学生是如何有机会能够接触到院士级别的人物,并且还能让院士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帮助。这一点的确很让人怀疑。

入职华科前一作论文仅4篇

如果是自己本身科研能力就非常突出的话,或许是有小概率的机会能够接触到院士,但从胡玥之后的科研成就来看,显然不是这样。

胡玥在入职华科之前,也就是博士刚毕业的时候,一共只发表了四篇学术论文,并且这四篇论文除第三篇外,其余几篇文章的含金量都非常一般。

有网友直言,胡玥博士如果博士后经历不镀金的话,单凭这样的科研成果是很难进入到华科这样的学校任教的。

但奇怪的是,胡玥博士在入职华科之前仅仅只有四篇普通文章,入职之后论文产量迅速提高,仅仅五年就发表了60多篇SCI。

突然高产,到底是胡玥的学术水平提高了?还是“另有原因”?

对此有网友指出,胡玥的外公是院士,很有可能在科研上为其提供了相应的帮助。除此之外,胡玥当年的高考成绩也被网友们扒出,并遭到了网友们的怀疑。

不过,从目前来看,胡玥到底是天才学霸还是科研关系户,仍然不得而知,期待后续有更多的线索被曝光。

年60篇SCI,需要理性看待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笔者认为胡玥教授之所以如此“高产”,或许并不是像报道中所说的那样“年轻有为”。

毕竟胡玥导师即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平均一个月写出一篇SCI论文出来,论文的完成或许更多地是依靠她所带的博士生以及硕士生完成的,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再加上生化环材等领域虽然就业行情差,但是相对来说容易发论文,只要方向正确,的确是可以大批量的产出论文的。

但总的来说,五年发表60多篇论文,这种量产论文的做法或许并不值得被过度“称赞”。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发布高质量论文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论文数量过多,发表过于频繁,难免给人一种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的感觉,而这实际上也已经脱离了科研的本质。

对于华科90后女博导五年发表60多篇SCI论文,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评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zlff/202405/11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