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成果呈井喷式涌现,科技论文数量、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年以来,一些优秀的学术期刊发展迅速。如笔者服务的期刊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SCI收录、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其年的年均收稿量、刊文量相较于年分别增加了将近10倍和3倍。这为科技期刊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给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然而,退稿工作同样关乎办刊质量、效率和影响。退稿理由是否充分、处理时间是否及时、处理方式是否得当是编辑工作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做好退稿工作,对稳定作者队伍、保证刊物质量及办刊竞争力至关重要。相反,如果退稿处理不当,直接关系到作者对期刊的认可度、期刊自身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导致文章被退稿的原因较为复杂,不同期刊依据的标准、处理方式多种多样,由此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因此,本文就学术期刊稿件处理中退稿类型、可能原因以及编辑处理方式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改进编辑工作、增加作者对期刊的认可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01退稿的主要类型及可能原因
(一)期刊未送审而直接退稿
此类退稿的原因主要包括:
来稿报道内容不符合期刊收录范围;
来稿不符合投稿格式要求;
来稿学术质量存在问题,如创新性等;
来稿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如一稿多投、剽窃他人、自我剽窃、重复率高等;
来稿存在意识形态问题,如一些国际性学术期刊,文章的材料与方法所涉及的研究地可能存在领土争议的情况、使用的研究材料违反伦理道德等。
总体上讲,退稿原因(2)的情况,多数期刊的编辑会给予退稿后再投的机会;退稿原因(1)(3)的情况,少数期刊的编辑会依据稿件质量、可修改空间、学科交叉等因素给予再投的机会;而退稿原因(4)(5)的情况,期刊编辑会毫不犹豫地做退稿处理。
(二)期刊送审,因找不到适合的审稿专家而退稿
经期刊编辑初审,来稿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投稿格式规范,据此送审。然而,有的稿件涉及特殊研究领域,如植物新种鉴定或分类或学科交叉性较强的内容,可能会出现编辑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专家进行审稿。对此,期刊编辑会联系文章作者,告知送审情况,拟决定做退稿处理,并建议作者改投他刊。
(三)经专家评审后退稿
此类退稿较为常见。退稿多是由于文章学术质量问题导致的,如文章报道的内容缺少核心的科学问题,缺乏创新性、数据可靠性和文章结构存在较大问题等。对英文学术期刊,英文写作水平、文章可读性也是专家作评价意见的重要考量因素。例如,笔者所在的期刊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将文章写作及可读性作为专家评审意见的必选指标;如果该项指标评价为poor或者verypoor,该稿件可能被退稿。
(四)经评审、修改、再审后退稿
此类情况也较为常见。此类稿件经期刊初审、专家评审,认为稿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但在关键问题阐述、核心数据或主要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建议作者改后再审,在作者依照评审意见修改后,经专家再审,稿件仍建议退稿的。此类退稿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未按照专家意见对关键问题做出合理回答或修改,或者作者按照专家意见修改但仍存在较大问题的;二是因涉及补充必要的试验或数据,而作者无法提供或完成的。对此类情况要求较为严格或标准较高的期刊,编辑会对相关稿件做退稿处理。
(五)特殊情况
有些特殊情况,如稿件经过专家评审并接受,在文章出版前,期刊编辑发现或稿件受他人举报文章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如出现人为篡改数据、伪造数据的情况等;作者之间存在利益争端,如作者排名等;或者作者拒不按时返回校样等其他情况。对此,期刊编辑有可能做退稿处理。
02退稿工作的焦点问题
(一)退稿工作由谁负责处理
退稿是几乎所有学术期刊共有的稿件处理环节,但退稿工作到底由谁负责处理的问题,各家期刊的答案大相径庭。
一些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如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SCI收录)、FrontiersinPlantScience(SCI收录)、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SCI收录)退稿工作由期刊编委或学科编辑(subjecteditor或associateeditor)负责。
而另一些国际学术期刊,如ChemicalandBiologicalTechnologiesinAgriculture(SCI收录)、PlantBiology(SCI收录)其退稿工作由学科编辑负责稿件送审、提出稿件处理建议,最终决定则由该刊主编(Editor-in-Chief)负责。
与之相对应地,众多国内学术期刊,如《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研究》《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等,其退稿工作由期刊编辑部的某位编辑负责。
笔者认为,从专家办刊和期刊专业化、国际化的角度来讲,退稿决定应由期刊主编或者学科编辑负责。学术期刊的专业性较强,具有权威性,其期刊主编或学科编辑大多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历,对所负责的期刊及相关领域研究进展、专家群体及稿件质量具有较强的辨别、评价能力;其在审稿环节、稿件质量评价及编辑环节均体现较好的专业性。通常国内多数期刊的期刊主编并非专职,或者由单位领导兼任,其无法保证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大量来稿,让其对每篇文章做最终的选用决定是不现实的。同时,编辑部工作人员在把握稿件质量、取舍稿件方面也存在实际困难和局限性。
因此,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式是,聘请期刊所涉及领域内有足够时间的,如刚退休的、专业背景资深的专家作为专职主编或学科编辑负责稿件处理的关键环节,包括退稿。另外,学术期刊可以吸收更多的年轻专家、学者进入编委会,负责稿件处理的关键环节,包括退稿。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组建了首届青年编委会,其已在稿件取舍工作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该做法值得其他期刊借鉴。
(二)退稿工作的关键问题
对退稿工作,期刊编辑和作者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