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食为天,胃为先」,一个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起居饮食。胃不好了,睡不着,吃不香,身体状况直线下!弄不好,还被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缠上,一天到晚担心哪天不走运,就查出个胃癌晚期...
在众多胃病中,我们最常见的是慢性胃炎,而在慢性胃炎的分类中,又包含一种名叫“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疾病。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情况,大家可能了解得不多,光从名称上看总感觉病得不轻,不少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这是真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小A可以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但在胃癌形成的漫长过程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确实有参与其中...
那“慢性萎缩性胃炎”距离“胃癌”到底有多远呢?我们先来看看慢性萎缩性胃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由于胃黏膜长期遭受外界刺激的损伤后,导致黏膜腺体发生萎缩甚至消失。胃黏膜腺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保护胃黏膜。一旦黏膜腺体受损萎缩,人体的胃肠消化功能便被大大削弱,消化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整个系统的机制平衡将会受到干扰!
介于人们对胃病知识的缺乏与不重视,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一步步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加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与一般胃病无异,未经临床检查基本是无法自行判断病情的。
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总结出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慢性胃炎、胃溃疡的发病,都离不开幽门螺旋杆菌!这种唯一能存活于人体胃肠系统的病菌,却掀起一系列致病机制。
2、饮食因素:研究显示,长期刺激、高盐、缺乏维生素的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还间接性增加患癌风险。
3、药物因素:很多胃病患者,尽管他们很注意饮食,但由于某疾病的影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而这些药物中,如果所含成分对胃肠道刺激较大,也会因胃黏膜受损而引发慢性胃炎。
据报道:在我国胃病受检人群中,光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就占有13.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发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则被视为癌前病变,癌变率约为5.4%。
在这个“闻癌色变”的年代,胃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一幅流程图让你秒懂:
简单来说,胃癌发生前就是经历了四个步骤: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几步,但实际上要真正发展为胃癌,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那么作为胃癌癌变过程的参与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最终发生癌变的概率会是多少呢?从时间和异型增生的程度来分析,大致概率如下:
5-10年癌变率为3%-5%,10年以上为10%;以10年为期,轻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2.5%-11%,中度异型增生为4%~35%,重度异型增生为10%~83%。
既然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之间并没有存在必然的发展关系,那作为一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该如何从根本上预防胃癌的发生呢?
1、改变以往不良饮食习惯:杜绝三餐饥饱不定、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过烫、高盐高刺激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少吃/不吃易致癌物质:如腌制、烟熏、烧烤、油炸、霉变食品。
3、戒烟忌酒,慎用胃肠反应大的药物。
4、正视病情:切勿抱着“小病隐忍、大病尤人”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关键),加强体育锻炼,定期复查。
医院专家提示:
我院设有肛肠科、内科、外科、妇科、疼痛科、手足显微外科,名医汇聚、医术精湛。欢迎广大患者咨询就诊。
长按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