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养生之道医院急诊科主任

点蓝字“老王哥健康咨询频道”可订阅!

清明节养生之道

医院急诊科主任胡少红做客《金牌医生》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的日子。除此之外,清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清明节养生之道--医院急诊科主任胡少红做客《金牌医生》

中医养生重在清明节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

而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要予以重视

外出踏青“动”得不宜大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不过,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锻炼有区别,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

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不超过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而且,登山也要考虑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很多人平时很少锻炼,不要逞强好胜一鼓作气地爬上去,以免发生意外。

饮食方面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有些人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此时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白菜、萝卜等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比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饮食规律,低盐多蔬果

饮食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适当“增甘”,即多食甜食,顺应春天养生规律。但肥胖者宜相应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相应增加钾的摄入,多食用蔬菜和水果。以上这些养生细节同样也是健康人群要注意的

忌食“发物”

清明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如粳米、芝麻、花生、梨、樱桃等,因为清明节也叫“寒食节”。

"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此时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白菜、萝卜等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比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多吃“三黑”养肝

清明节将至,传统养生学讲究“春与肝相应”,即春季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阶段养生应注重养肝。

春季多吃“三黑”食物,不仅能养肝,还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为防病打下基础。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黑米富含蛋白质及17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白米;黑芝麻则富含铁质、维生素E,能改善贫血、延缓细胞衰老;紫菜富含碘、钙、褐藻胶、甘露醇、B族维生素、粗纤维等成分,有助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碘缺乏。这些食品经常食用,不仅对肝脏有帮助,对改善人体健康也是益处多多

饮食少酸多甘

清明前后的饮食要清淡,“少酸多甘”。而所谓的酸、甘食物并不是简单以味觉判定的。

中医道“酸入肝、甘入脾”,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多吃不利于机体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过多甜食及油炸食品的摄入,少吃猪牛羊肉、鱿鱼、螃蟹、奶油、香肠等酸性食物。

甘味食物是指有补益脾胃功能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如果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糯米、薏米等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非常适合春天食用。

另外,大多水果、蔬菜都属甘味食物或酸甘合一的,如豇豆、扁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木瓜、香菇以及柑、橘、橙子、芒果等。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最好选用时令蔬果,且种类多样。

清明前后多喝菊花茶:

清明节将至,很快就进入“纷纷春雨连绵落”的时节。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

清明前后,也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但菊花茶喝多也会伤肝,因此要适量饮用。但菊花茶喝多也会伤肝,因此要适量饮用。

多喝“明前茶”

著名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清明时节养生中最推崇的是品茶,尤其是“明前茶”。“明前茶”是指每年清明前采摘加工的新茶,有养肝清头目、化痰除烦渴的功效。俗话说“春眠不觉晓”,饮用“明前茶”则有提神醒脑之功,如李时珍所说的“茶苦而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专家介绍

胡少红,医院急诊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长春市名中医,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第一批优秀中医人才,曾荣获年度长春好人称号、长春市“医德标兵”等光荣称号。

从事中医临床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顽固性咳嗽、慢性咽炎、胃炎、肠炎、失眠症、眩晕、头痛、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疾病、浮肿、泌尿道结石、体虚中药调理等。

◎内容来源:医院

老王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zzbx/8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