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会最佳论文奖得主初入科研领域,如何正确

文字整理:智源社区常政、贾伟、王炜强

每个人都拥有着相似的才智,为什么有些人能顺利地完成学生到学者的过渡,能在学术生涯早期早早地做出突破性工作;而有些人,虽有雄心壮志,却始终不得其法,不能进入科研之门?

初入科研领域,如何才能正确地做科研?

这是一个困惑了许多人,却始终没有“官方”答案的问题。

在年的7月份,ICML和SIGIR相继召开。ICML的杰出论文奖由北京理工大学研二学生魏恺轩同学获得,SIGIR最佳短论文奖由清华大学大三学生于是同学夺得。

他们初入科研领域,就能早早地在学术之途上崭露头角的秘诀是什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科研方法?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邀请了ICML杰出论文奖、北京理工大学魏恺轩,SIGIR最佳短论文奖、清华大学于是,以及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游凯超,讲述他们的经验与感悟,并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做科研”这一问题。整个活动由北京大学李夏主持。

圆桌讨论:初入科研领域,如何正确做科研?

1

如何步入科研?

李夏:首先,我们先以一个和科研相关的话题,作为圆桌讨论的开始:我们是怎样走上科研道路的?或者说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条道路?

魏恺轩:上大学以后,大家对科研可能会想尝试一下,但是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经过大一、大二或者到了大三,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去找一位比较好的老师,向他表达一下做学术训练的意向。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科研训练,并感受自己对它是否感兴趣。记得我在大三,刚开始科研训练的时候,基本每周会总结五六篇相似主题的论文,这个过程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

于是:我其实选择这个科研方向,主要是因为兴趣。感兴趣之后就会去找老师讨论。老师们也比较欢迎我们本科生参与科研。刚开始的时候(大二时),会有一些议题,大家开始什么都不懂。我也一样,便缠着学长问来问去,所以起步还是很艰辛的,但是坚持下去之后会形成这样一些感觉:能够看懂的东西越来越多,看不懂的越来越少。我觉得像我这样的本科生,可能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游凯超:差不多是大二时,我选择了现在的科研方向,是因为整个实验室都是这个方向的,里面有很多学长,都是这个领域的资深专家。这样我平时一旦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很方便地找他们问清楚。

2

如何寻找论文思路?

李夏:下一个问题是关于如何寻找论文思路的。记得我们第一次写论文的时候,要么不会选方向,要么是选了具体方向之后,还会面临怎么选择思路的关键问题。

魏恺轩:这方面大家可能都差不多,刚开始的科研课题肯定是取决于导师是谁,并会选取跟他非常相关的课题。我的第一个课题是大三时候做的,虽然当时深度学习非常火,但老师还是觉得做一个传统方法比较好,因为那样会比较锻炼人,而且对于一个新手可能要求不会太高,可能做一个A+B的方法就足够了。

于是:我目前可能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科研阶段,因为我现在还是大三,所以对于寻找论文思路的方法,也不是特别有经验,仅就我目前这篇论文来简单说一下。

我这篇论文而言,我感觉最好找一些比较有创新性的领域,如果选择Incremental型的科研课题,工作可能会比较复杂,最后结果也不会比别人之前工作有很大提升。但如果是比较少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jbgs/10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