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募格课堂。作者:serendipity
一、我是具体的申请者
邮件的内容并不是仅仅表达自己报考该老师的决心或者意愿,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自身的介绍,来让老师认识了解自己,我们不仅是报考人,也是具体的申请者。
二、基本信息
首先,在邮件中需要写出自己的名字和学校院系,有的学生写了一大堆自我介绍,但是最后却忘记写自己的名字,博导专门发邮件来问考生的名字。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平时做事也得细心,尽量多检查多斟酌。总之,自身的基本学习情况、生活状态、性格特长、政治立场等要表达清楚。
三、报考该导师的原因
其次,阐明为什么要报考这位导师。一般考生按照自己的当下与未来的研究方向来选择导师,也就是因为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身的科研方向相近。
为了在博士期间更快的上手,协助老师工作,跟上老师的节奏,因而选择跟随这位导师深造。在邮件中可以阐明博导研究的领域正是自己目前探索的课题,你对该主题研究比较深入的话,还可以向博导表明你的建设性的想法,敬请老师指点,一般当看到有和自己兴趣和方向一致的学生,老师还是乐意去交流的。
除了向老师表达明智的想法,还可以具体列举老师所发表的A1论文与自己发表的a1论文主题一致,B2论文和自己b2论文的论文主题也一致……
曾经有位学长当时发邮件就是这样介绍的,把自己手头上有的几篇论文的主题与老师相一致的论文主题一一列举出来,既能让导师感受到你对他的科研的了解,同时也展示了你自己的写作经历,一般遇上这样的学生,老师一般都会回复欢迎报考。
四、我有什么样的能力
这里的能力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学术成果。一般在这里列举自己已发表的论文,包含有用稿通知的论文,列明:题目,刊物名,刊物号,第几期,第几作者,如果是多人作者,则写明共几位作者,自己是第几作者,这样方便老师查阅,曾有学长专门提及这个标明作者的问题,因为他当时未写清楚作者,在面试的过程中,有老师专门指出了这个问题。如果你有自己编著的书籍也可以列举出来,参编的也行。也有学生列举了自己参加的学术论文集(不出版),这些代表作在申博的过程都是加分项。第二,参与的科研项目。阐明自己在某项科研项目中承担了什么角色,做了哪些工作,是否独自申请过课题,参加过什么社科基金,基金名称及编号,结项成果是什么等,按照年份或者重要性给予排列,这样方便老师查阅。第三,业务能力。介绍自己在以往的学术生涯中的科研技能,会用哪些软件制图,展示自己做出来的图,是按照什么样的逻辑来制作的;常用的外文数据库有哪些,譬如:Elsevier\ScienceDirect,WileyOnlineLibrary,Springer,TaylorFrancis,Webofscience,EBSCO,Proquest,JSTORS等,这些外文数据库在不同写作主题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平时做研究的方法是什么,目前正在研究什么主题或者课题,进展如何等等,有的学生也会将自己对论文写作中的创新点与标点符号进行说明,充分展示自己对学术的兴趣和业务能力。此外,还可以将自己的简历以及具体的若干篇代表作作为附件添加进邮件中,方便导师进一步地了解自己。
五、注意事项
导师对学生的能力很看重,因而在写邮件时要集中阐明自己的背景和学习信息,尽可能地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意愿与能力。在与导师不相识的情况下,你发的自我介绍的邮件就是相互了解的第一个窗口,因而这是重要且必要的。
有的老师还会对报考自己的学生所在院系的相识老师、或者写推荐信的老师打电话或发邮件问该生的情况,也就是通过学生的周围人员来进一步了解情况自己将来要招收的学生的背景,然后多人相比,综合权衡后再回复是否同意报考,对学生发的邮件进行反馈。这种老师一般比较心细,确证学生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谨慎对待自己的招生工作,严格招生的标准。这种导师看似很严,但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如果老师欢迎报考,那学生报考就行,在选择报考博导的时候,尽量一开始确定好,在第一个导师没有拒绝你的情况下,不要再给第二位同院的博导发邮件,以免因为自己考虑不周等原因,给第一位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吃亏。
如果老师回复的邮件是已经有多人报考他的博士了,那么你应当结合自己实际的科研成果来估量,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胜算。如果老师邮件回复建议报考其他博导,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大家报考这位导师,如果盲目地坚持这位老师很可能自己最后会变成分母。一句话,导师尽量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