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中国科研领域的性别差异逐步改善,女性科研人员在科研参与度、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国科研人员的性别差异都在逐步弱化,尤其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男女比例最为接近。
11月3日晚,在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上,第一份以性别视角解读中国科研生态的研究报告——《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画像》(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报告》从性别维度分析超过16万名中国科研人员在年至年间的科研产出,结合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中的论文数据,从学术影响、领域特征、科研角色、科研合作、科学基金申请等多个维度全面、精准地对中国女性科学家的现状进行分析。
《报告》显示,中国科研领域的性别差异逐步改善,女性科研人员在科研参与度、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国科研人员的性别差异都在逐步弱化,尤其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男女比例最为接近。
《报告》显示,从男女科研人员占比的变化看,中国女性科研人员占比从年占比13%上升到年的27.7%,增加了14.7个百分点,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科研人员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在女性科研人员“职场天花板”问题上,-年,中国正高职称男女数量比由5.47下降至3.92,中级职称从1.94下降至1.57,说明中国女性科研人员在职级晋升中的劣势地位正在逐步改善,职场竞争力不断加强。
尤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以-年的学术产出为例,男性论文的影响力指标分值为1.22,同期女性为1.13。差异微小,体现了女性科研成果受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