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戎女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双向思维促

浙江京剧团《王者俄狄》剧照。资料图片

作者:陈戎女,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研究”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就是考察一国的戏剧在跨越语言、国别、文化、媒介等界线后,如何进入异域文化语境或数字空间,获得他者文化的理解和新的跨文化阐释,从而产生有别于它们在本土文化中的意义、影响和传播。

年,梅兰芳访苏成功演出后,与苏联各界专家进行座谈,梅耶荷德、爱森斯坦等人无不赞赏京剧艺术的典范性,但中国戏曲程式性、虚拟性的特点明显有别于当时苏联提倡的现实主义文艺,于是京剧被解释为一种象征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件极具代表性的个案,充分说明了跨文化传播中的不同解读与双向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类戏剧的线下演出大受影响,这反过来促生了线上展播和“线上戏剧”等传播和观演形式:年国家大剧院院藏剧目云展播,上海京昆沪越淮评弹六大院团在抖音、西瓜视频、B站等五大平台同时开启“云传播”模式;王翀导演的《等待戈多》(2.0版)以线上首演的三无方式(无剧场、无对手演员、无观众)打破了传统的戏剧观演关系;年柏林戏剧节成立57年来第一次举办线上艺术节,大部分剧目在线上直播,每部作品保留24小时,艺术家与观众在“云端”进行传统的演后谈环节,交流想法和创意……这些被疫情所催生的数字人文现象,既传达出振奋人心的“演出仍在继续”的信息,又演变为中外戏剧从物理空间跨入虚拟空间所引发的跨媒介、跨文化交流的全球现象。

这些现象亟待我们用戏剧的跨文化研究视角进行阐释和理解。近年来,对中外戏剧的跨文化研究,戏剧界和文学界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跨文化的双向思维和戏剧的系统研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双向思维:中外戏剧经典的影响与接受

每一部经典剧作的跨文化传播和阐释,都是具有跨越性的文化现象,但并非所有的跨文化戏剧都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jbgs/1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