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脑膜炎的预防和治疗:鞘内注射12mg(最大剂量为15mg)。
(2)CALGB推荐剂量为①ALL的早期强化治疗:鞘内注射15mgd1;②ALLCNS损害的预防/中期维持治疗:鞘内注射15mgd1、8、15、22、29或20mg/m2p.o.d36、43、50、57、64;③ALL的长期维持治疗:20mg/m2p.o.d1、8、15、22。疗程为自诊断起使用24个月。
(3)乳腺癌:40mg/m2i.v.d1和d8给药。
(4)绒毛膜癌及类似滋养细胞疾病:常规剂量为15~30mgp.o./i.m.q.d.(5日),通常需要3~5个疗程;或mg/m2i.v.(维持30分钟),随后mg/m2i.v.(维持12小时)。其他临床处理具体见医嘱。
(5)晚期头颈癌:40mg/m2i.v.q.w.。
(6)非霍奇金淋巴瘤(NHL):CODOX-M/IVAC化疗方案[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大剂量甲氨喋呤联合化疗的方案,简称CODOX-M;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和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的化疗方案,简称IVAC;这两个方案交替使用]。①成人≤65岁:mg/m2i.v.(静脉滴注时间>1小时),随后mg/m2(静脉滴注时间>23小时)d10;②成人>65岁:mg/m2i.v.(静脉滴注时间>1小时),随后mg/m2(静脉滴注时间>23小时)d10。
(7)蕈样肉芽肿(皮肤T细胞淋巴瘤):5~50mgp.o./i.m.一周1次(q.w.)或15~37.5mgp.o./i.m.一周2次(b.i.w)或25~50mgp.o.q.w.。
(8)骨肉瘤:成人≤30岁,MAP方案为12g/m2i.v.(最大剂量为20g)静脉滴注时间>4小时;诱导阶段(手术前)在第4、5、9和10周使用,一共4剂;维持阶段(手术后)在第15、16、20、21、24、25、28和29周使用,一共8剂。
(9)银屑病:2.5~5mgp.o.b.i.d.每周3次或10~25mgp.o.,i.m.,i.v.,SubQq.w.(剂量>20mg时毒性会增加),每周剂量不应超过30mg。
(10)类风湿关节炎:初始剂量为7.5mgp.o.q.w.或2.5mgp.o.b.i.d.每周3次(逐步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或10~15mgp.o.q.w.,每2~4周增加5mg直到剂量达到20~30mg/w;或初始剂量为7.5mgSubQ或i.m.q.w.,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剂量>20mg与毒性相关)。
2.儿童及青少年
(1)青少年特发性类风湿关节炎(pJIA):p.o.,i.m.,SubQ。初始剂量为10mg/m2每周1次,剂量高达20~30mg/m2已经被使用过(每周0.65~1mg/kg)。
(2)ALL:巩固和强化阶段(联合治疗)为1?mg/m2i.v.24小时(强化阶段的第1周),在强化阶段的第2周的dmg/m2i.m.(如果在同一日使用鞘内注射MTX,则剂量减半),强化治疗每周1次,总共12个疗程;巩固期为5?mg/m2i.v.(24小时)d8、22、36、50联合亚叶酸钙解救;中间维持阶段(联合治疗)为15mg/m2口服d0、d7、d14、d2、d28、d35或mg/m2(逐渐增加至50mg/m2)i.v.d0、d10、d20、d30、d40;维持阶段(联合治疗)为20mg/m2i.m.第25~周,每周的第1日或20mg/m2p.o.d7、d14、d21、d28、d35、d42、d49、d56、d63、d70和d77。
(3)T淋巴细胞白血病(三联鞘内注射):诱导治疗(第1~6周,联合治疗)为i.v.,低剂量为dmg/m2d22,高剂量为mg/m2(30分钟)~4?mg/m2(23.5小时);巩固阶段(7~33周,联合化疗)为i.v.,高剂量为mg/m2(30分钟)~4?mg/m2(23.5小时)7、10和13周联合CF解救;维持治疗(34~周,联合化疗)为i.v./i.m.30mg/m2每周1次,直到2年后缓解停止。
(4)脑膜白血病的治疗和预防:<1岁为6mg,1岁为8mg,2岁为10mg,≥3岁为12mg。
(5)骨肉瘤:MAP方案。诱导阶段(手术前)12g/m2i.v.(最大剂量为20g)4小时(随后给予CF解救)共4剂,第4、5、9和10周;维持阶段(手术后)共8剂,第15、16、20、21、24、25、28和29周(联合多柔比星和铂类化合物)。
???
见下表。
表不同监测时间的甲氨蝶呤的治疗窗及解救剂CF的剂量
测定时间点
治疗窗/(μmol/L)
CF的解救剂量
24小时
≤10
当24小时≥μmol/L时,CF1?mg/m2i.v.q.6h.;当10μmol/L≤24小时<μmol/L时,CFmg/m2i.v.q.3h./q.6h.;当1μmol/L≤24小时<10μmol/L时,CF10mg/m2i.v./p.o.q.3h./q.6h.
48小时
≤1
当48小时≥μmol/L时,CF1?mg/m2i.v.q.6h.;当10μmol/L≤48小时<μmol/L时,CFmg/m2i.v.q.3h;当1μmol/L≤48小时<10μmol/L时,CFmg/m2i.v.q.6h.或10~mg/m2i.v./p.o.q.3h.
72小时
≤0.1
当72小时≥10μmol/L时,CF~1?mg/m2i.v.q.3h.~q.6h.;当1μmol/L≤72小时<10μmol/L时,CF10~mg/m2i.v./p.o.q.3h.;当0.1μmol/L≤72小时<1μmol/L时,CF10mg/m2i.v./p.o.q.3h.~q.6h.
注:CF即亚叶酸钙,其解救剂量依据患者MTX的血药浓度调整。
1.吸收儿童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23%~95%,成人低剂量(≤30mg/m2)时约60%。一般来说,生物利用度呈剂量依赖性,但当成人剂量>80mg/m2或儿童>40mg/m2时,随着剂量增加,生物利用度下降。当肌内注射时完全吸收。口服时的达峰时间儿童为0.7~4小时(15mg/m2),成人为1~2小时;肌内注射时的达峰时间儿童和成人皆为30~60分钟。
2.分布缓慢穿透进第三间隙(如胸腔积液、腹水),缓慢从这些间隙中释放出来,维持肝、肾中的浓度。静脉注射时的Vd分别为0.18L/kg(初始)和0.4~0.8L/kg(稳态),蛋白结合率近50%。
3.代谢口服后主要被肠道羧肽酶、肝脏醛化酶代谢。
4.排泄药物在24小时内由尿中以原型排出50%~90%。在肝、肾及胸腔积液中可滞留数周,排出很慢。小部分从胆汁排泄。
药动学参数:用于儿童ALL的t1/2为0.7~5.8小时(剂量为6.3~30mg/m2),pJIA的t1/2为0.9~2.3小时(剂量为3.75~26.2mg/m2);成人低剂量时t1/2为3~10小时,高剂量时t1/2为8~15小时。
1.心血管系统动脉血栓、脑血栓、胸痛、深静脉血栓、低血压、心包积液、心包炎、银屑病、肺栓塞、视网膜血栓、血栓性静脉炎、血管炎。
2.中枢神经系统眩晕(3%)、头痛(pJIA:1%)、颅内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已被报告为低剂量)以及言语障碍等。
3.皮肤脱发(≤10%)、皮肤烧灼感(3%~10%)、皮肤光敏性(3%~10%)、皮疹(≤3%)、皮炎及荨麻疹等。
4.内分泌系统性欲减退、血清白蛋白减少、糖尿病、妇女乳房疾病和月经疾病等。
5.肠胃系统腹泻(11%)、恶心和呕吐(11%)、口腔炎(2%~10%)、腹痛、畏食、口腔炎、肠炎、消化道出血、牙龈炎、呕血、肠穿孔、合并肠穿孔等。
6.生殖系统膀胱炎、有缺陷的精子形成、血尿、蛋白尿等。
7.肝脏转氨酶升高(14%~15%)、肝硬化、肝衰竭、肝纤维化(慢性治疗)、肝炎(急性)及肝毒性等。
8.耳耳鸣。
9.肾肾衰竭。
10.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类风湿关节炎: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咽炎、肺炎(包括肺囊炎、肺部疾病、肺纤维化、呼吸衰竭、上呼吸道感染)。
11.其他发热、结节、组织坏死、急性呼吸窘迫及脑血管意外等。
???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毒性较大,个体间差异大并且药物相互作用多。
较低剂量的MTX无须常规进行TDM,大剂量MTX治疗恶性肿瘤时需进行TDM,以便于明确其在体内的清除程度,并及时制订和调整亚叶酸钙解救方案。亚叶酸钙的剂量过高会导致治疗失败,但是剂量不足会导致MTX相关毒性的发生。
1.采血时间点一般为24、48和72小时,但24小时给药方案的初始采血点为给药结束后36小时或开始给药后42小时。
2.采血类型采集静脉血约3ml,留取血清或血浆测定血清或血浆药物浓度。
3.监测频率正常代谢患者的监测频率为3或4次;代谢延迟患者的监测频率根据MTX的血药浓度,直到MTX<0.1μmol/L即可停止监测。
4.检测方法CMIA、EMIT、FPIA、HPLC、EIA、LC-MS/MS。
以上内容节选自《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手册》。本手册以TDM实践为基点,编撰了目前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常用监测药物及其信息,包括等,较系统地介绍了目前用于临床的监测药物信息,重点阐明了各类别药物的TDM参考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