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降重为何变了味数据杂志

“天临三年”,毕业季接近尾声,论文查重降重生意又好好地赚了一笔。淘宝上一家论文查重店铺月销量已经超过6万,但以“降重”为关键词搜索,则显示“没有找到相关的宝贝”。与查重买卖成为普遍现象不同,降重服务处在更为隐蔽的角落。

在整个查重降重产业链中,形形色色的人在法律规范边缘打着擦边球,各类纠纷也不断发生。查重服务在防范与助长“学术不端”的角色之间反复横跳,成了毕业的刚需,这场迷局里有太多漏洞,似乎谁也无法抽身出逃。

“捞偏门”的商机

自年演员翟天临“不知知网”事件后,高校论文查重趋严,市面上的论文查重价格也水涨船高。淘宝店是论文产业链中距离学生最近的一环,而它背后还隐藏着众多降重写手、连接彼此的中介、查重货源及平台代理。

“施工设计字标红,降到知网20%以下,千字35元”;“新媒体降重,字标红,千字40元,知网查重15%以下”……降重群里,等待降重的论文五花八门,价格不等。

在降重写手小蔡眼里,论文查重就像高考要有模拟测试一样,“因为翟天临,论文查重变严了,需求增加了,这是一个趋势,(现在)正是红利时期”。

虽然商机就在眼前,但几番媒体报道后,降重写手许桐已经感受到行业氛围的变化。“淘宝在严打,力度越来越大了。”他表示,除了淘宝店,实际上有很多一手单在工作室手里。

“灰色地带,民不举官不究”是这个行业对自己的认知。几年前,许桐与人合开了一间工作室,业务内容除了毕业论文降重、代写,还负责期刊论文代投等。“注册个文化传媒公司就行,这不算是违规经营。业务就弄IP孵化这些。我们有线上写手和坐班写手,一般这种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因为本身干的就有捞偏门的嫌疑,所以我的工作室还有正规业务,能录保险。”

高校成了货源地

在论文查重降重产业链里,谁能拿到一手资源,谁就有了保本的底气。所谓“资源”,主要是靠谱的论文查重渠道和名额。

在一个名为Paper的查重系统平台上,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它提供维普、万方、知网等多种查重渠道。其中,知网本科版定价元/篇,知网硕博版定价元/篇,代理均有元左右的提成。

平台代理伊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除了知网,其他网站都有正规代理授权,可以查验真伪。但由于知网并不对个人开放权限,因此,知网的货源是和高校教务处老师合作而来。“比如高校一届有个人要毕业,但可能有个查重指标,剩下的个就可以卖了。不过,由于知网给不同学校的查重渠道带有编码,可以依据编码查到是谁卖出的货源,所以有一些老师会把编码抹掉,这样一来,有些知网查重渠道就无法验证真伪了。”

尽管操作时小心翼翼,但高校教师售卖知网查重名额似乎已不是秘密。除了提供渠道链接,也有卖家直接请高校教师代查。代理江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推销时说,“我们直接把论文发给高校老师,查完反馈结果,有码验证真伪”。中介吉吉也表示,“我朋友在高校机关上班,有高校知网正规的查重名额”。

高校为何成了查重名额的货源地?这种销售行为又是否合规?北京商报记者从负责学生事务的高校老师处了解到,购买查重软件,一般由研究生院、教务处或图书馆申请,采购科按规定走采购流程。“也有些部门都不管,让学生自己花钱上相关网站,查完打印提交结果。这样社会有些机构或网站挣钱了,就可以抬高价格。”他说。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张家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师倒卖查重名额的做法是不对的,利用学校经费购买的服务变成了私人收入,这与学校管理有关系,学校在这方面经费支出等应该有相应的监管”。

对于账号倒卖、盗用现象,6月16日,知网法务部也在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lcjc/10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