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结合年度全国学会综合能力评估考核工作,经专家评审、社会评议、部门评价等方式筛选,我们按照“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四个方向选编83则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以供全国学会交流借鉴,以期共同推动学会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强化科技支撑,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周年。
今天,小福团为大家带来
中国自动化学会案例
分享给大家,以供参阅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大学术会议基础保障力度
中国自动化学会从根源抓改革,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从政策研究到执行实施,自上而下实行分管机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副理事长与副秘书长及业务主管,一一对应,按照综合管理、学术、财务、会员发展与奖励、会议会展、出版宣传、工业科技、社会服务和地方服务、外事、港澳台等方面进行分工。同时,常务理事会也按照上述工作内容进行分组,自上而下,融会贯通。
为规范中国自动化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保证会议的效果,提升会议的影响力,中国自动化学会陆续制定了《学术会议管理条例》,对由学会主办、承办、支持的会议规范进行了说明。
中国自动化学会下设55个分支机构,每年分支机构会根据各自特点开展近余场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如科技创新活动、专题学术研讨会、学术年会、学术论坛、沙龙等,有力地推动了智能自动化、信息与科学领域各专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实现会议全流程管理
为提升学术会议管理与服务水平,学会自年搭建学术会议管理系统,经过多年迭代,形成了会议注册系统、会议投审稿系统、会议小程序等为一体的会议管理服务平台。通过会议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各个会议活动,使会议管理工作更加简单快捷,会议的信息传播更加及时。
同时,学术会议管理系统实现与学会会员系统、分支机构管理系统、学科前沿动态监测系统互联互通,学会会员可以通过会员账号进行会议系统登录并享受会员注册优惠;学会分支机构通过学术会议管理系统申请学会主办学术会议,将在学会分支机构管理系统中作为分支机构工作记录及考核指标,会议评估结果将作为分支机构考核的重要依据;学会近期举办的学术会议也将在学科前沿动态监测系统体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三、打造多层次学术会议体系,提升学会学术引领力
(一)开展学科研究,引领学科建设
面向《中国制造》等国家战略需求,中国自动化学会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工作、学科分类工作以及学科教育研究工作,有力引领我国自动化学科的发展。
学会自年连续4次承接中国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研究项目,陆续出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年承接中国科协学科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工作,完成《自动化学科发展路线图》;承担中国科协《智能控制:方法与应用》教材编写工作,并于年正式出版,本书将作为理工科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教材;继续推进《中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史》项目研究并完成终稿;年启动自动化学科分类工作,形成《中国自动化学会推荐学术期刊目录(试行)》,一经发布,点击量破万(1小时统计),备受瞩目,成为我国高校自动化专业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二)对标国际一流期刊,推动期刊国际化进程
中国自动化学会目前有9本期刊,《自动化学报》中英文版、《自动化博览》《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信息与控制》《机器人》等包括。近年来,学会对标国际,稳抓期刊质量,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期刊。尤其《自动化学报》近年来成绩斐然,多次获得“百强报刊”“精品科技期刊”“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荣誉称号。
《自动化学报》(英文版)迅速成长为自动化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英文学术期刊:已被SCI、EI、Scopus等数据库收录,是自动化与控制系统领域唯一的中国主办Q1区SCI期刊,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世界一流重点建设期刊。年首个SCI影响因子5.,在自动化与控制领域全球63种SCI期刊中排名第11(前17%),位列Q1区;最新CiteScore为8.3,位于所属各领域Q1区前列;根据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国内外综合他引影响因子达6.,国际他引影响因子、国内他引影响因子、国内外综合他引影响因子三项指标领域内全部排名第1;自首次参评以来连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多层次学术交流体系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贴国家重大需求,围绕提升学术交流的质量与实效,学会不断优化学术交流体系,形成了以中国自动化大会、中国控制会议、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自动化青年学术年会为代表的“综合交叉类学术会议”,以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中国认知计算与混合智能学术大会、新一代人工智能峰会等为代表的“前沿高端类学术会议”,以区块链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高峰论坛等为代表的“颠覆类学术会议”,以数据驱动控制与学习系统会议、中国发电自动化技术论坛等为代表的“分支机构品牌会议”,为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的自主创新和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自动化大会是本领域规格最高的产学研盛会,历届汇聚众多两院院士、Fellow、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大会形成多项咨询建议,规模逾三千人;年以来历届会议论文进入EI收录,为年轻学者提供一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带动了整个自动化学科的发展。
中国自动化学会及所属分支机构每年举办学术会议余次,其中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参加人数共计5万余人,境外参会代表逾3千人,交流论文1万余篇。学会主办的十余个品牌学术活动收录进入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推荐目录,助推了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的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
(四)建设人才评价和科技奖励体系,打造国际化奖项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自动化学会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奖励体系。第一类是科技人物奖,主要包括杨嘉墀科技奖、钱学森奖、CAA青年科学家奖、杰出自动化工程师奖;第二类是科技成果奖,主要包括CAA科学技术奖、CAA企业创新奖、CAA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第三类是科技论文奖,包括CAA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以及依托各类会议评选的优秀会议论文奖;第四类是团队成果奖,主要为CAA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奖。
年学会在衡水召开奖励大会,面向国内外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认知计算等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理论突破或重大技术发明等原创性成果的科技工作者,启动钱学森奖。
学会在建设自身奖励体系的同时,不断拓宽人才举荐渠道,向中国科协等积极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2人荣获年中国青年科技奖,4人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年,学会获得直推国家科技奖励资格,其中2个项目经学会推荐分获和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作”项目中,学会成绩突出,截至目前学会共推荐28名青年人才入选该项目。其中,被托举人成果丰硕,1人主持1项重大仪器专项,1项国家重大项目,4名被托举人的职称得到晋升,共发表学术论文85篇,SCI检索36篇,3人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获得3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申请国外发明专利。
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
(一)申办并成功承办在华国际学术会议,组织互访活动,密切国际交流
作为中国自动化科技界唯一代表,中国自动化学会派团参加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世界大会及相关会议;成功承办世界人工智能联合大会、国际智能车大会等10余个大型在华国际学术会议。
学会先后接待了英国前卫生大臣和国会议员英国卫生部国家护理关怀部部长保罗·伯斯托、系统工程国际委员会主席阿兰·哈丁、哥斯达黎加驻华大使帕特里夏·罗德里格斯、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徐浩良等来访,就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响应和推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二)推动国际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学会积极推荐百余位中国科学家参与IFAC和IAPR等国际学术组织重要领导职位任选。据不完全统计,学会中30余位学者获得国际学术组织Fellow的荣誉,40余位学者担任IFAC、IAPR、IEEE、ACM等国际学术组织重要领导职务,有力地提高了我国自动化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
同时,为进一步支持和培养优秀青年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培养年轻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中国自动化学会成功申请到多项中国科协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事务专项以及青年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事务专项,资助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决策与管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工作。
五、开展学风道德建设,加强学术规范
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自动化学会按照“广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工作。
组建专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小组,由学会理事长牵头担任组长,分管相关工作副理事长、秘书长担任副组长,学会秘书处落实实施具体工作。按照中国科协相关规定,结合学会业务活动,制定《CAA学术道德规范》,同时建立全覆盖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
组建专家宣讲团,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等不同角度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在年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学术大会上,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何杰副主任,就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术规范等问题开展宣讲活动。
搭建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论文的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实现快速检测,维护期刊学术声誉。
开设口述历史访谈栏目。秉承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弘扬传承的理念,中国自动化学会于年特别打造“口述历史”系列访谈栏目,通过采访陆元九、屠善澄、张嗣瀛、文传源、胡启恒、万百五等老一辈科学家,为当代自动化领域科技工作者了解历史、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宝贵科学思想和精神财富提供有益借鉴。
来源
改革服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