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德舆(—),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但长期没有受到学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已有不少关于他生平诗文研究的论文和专著。《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研究》一书以权德舆“策问”为专题研究,有现代学术意义。
权德舆一生政治上官至宰相,秉公持正,励精图治;文学上著述丰厚,有《权载之文集》50卷传世,时人誉之为“文坛宗师”“一代宗匠”。严羽《沧浪诗话·诗评》称其“有绝盛唐者”。今存《权载之文集》50卷,就是他诗文创作成就的具体体现。其中策问50题,收录在《全唐文》卷。无论就其作品的数量或体裁种类的多样化而言,权德舆均取得了令时人和后人钦慕的成就。从他传世的50卷诗文集来看,其内容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而详实,为我们研究中唐社会的政治面貌、经济状况、文化背景、伦理道德、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策问”是唐代科举必考的重要科目。权德舆在贞元年间三知贡举,为唐王朝选拔了大批人才。今权德舆文集50卷中存“策问”一卷,计50题,都是科举考试的试卷。这些“策问”往往广征博引,内容丰富,思想深厚,今天读来依然有相当难度,故一直以来尚无一部专门研究权氏策问的专著。《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研究》以它为研究对象,首先具有学术勇气,在学术界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该书全文简要综述了权德舆的生平、仕职,时代特征及唐代科举、策问的基本情况,大量的篇幅在于对其策问文的解读方面。每篇策问前面都有一个简明的时代背景的介绍,指出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或学术特征后再疏通文意,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策问”引经据典,典故繁多,也有相当理解难度。该书特点就在于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一一索引,概括该策问的大意,从中揭示出策问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以及文化内涵。这项工作量是很大的,也是十分艰苦的。这一工作,对今后阅读权德舆策问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仅就这些而言,这部著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权德舆的策问,哲理深刻。他一生或为宰执,或镇外藩,虽非应举入仕,却能凭借才能、文名而仕宦显达,在唐代重视进士出身的政治环境中极为少见。他的策问,集中反映了权德舆的儒学思想,经世致用、针砭时弊是他的人生理想,称得上是正道直行、文质彬彬的君子正儒;但他又不泥古,识通变,深知儒学思想缺失之弊,这从他策问涉及《论语》《诗经》《周易》《尚书》《周礼》等儒家经典和《庄子》《老子》等道家典籍就不难看出他周流于儒释道三家,强调三者同源一体、调合三教的倾向。权德舆策问从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入手,以“通理”“辩惑”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这在实质上极大地推进了古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提高了古文在现实政治和生活中的地位,从而有力推进了古文运动的开展。
他信奉道家思想,提倡无为,把虚静与淡泊作为得道的要领。柳宗元认为权德舆“力学掞文,时侪称雄。子亟拜之,足以发扬”(《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而《唐才子传》称德舆善辩论,开陈古今,觉悟人主;为辅相,尚宽,不甚察察;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可以成为我们认识其策问思想内容的另一视角。值得注意的是,权德舆的策问牢笼今古,对散文文体的发展有不小贡献。
《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研究》一书,正是从权德舆对中唐政治文学的贡献角度出发,对其策问进行了疏证解读。
由于“策问”的内容涉及到中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边疆、文学礼仪等方方面面,该书在策问的解读诠释方面,力主从解读权德舆“策问”文本出发,结合权德舆所处的时代背景、揣测权德舆出题的意图,在回顾大历、贞元间思想界整体变化局势的基础上,结合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去归纳分析权德舆策问体现出的为政、为人、为文的思想,对权德舆策问所体现出的思想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探索、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权德舆“策问”的评价和理解,该书对前人未曾做过的工作,进行了细致、中肯的解读和探索,解读虽然有欠妥的地方,但大都说得比较清楚,很有现代学术意义和文献价值。
篇章结构安排合理。绪论之外,共分五章。
第一章介绍唐代的科举与策问。简单梳理科举的起源、流变过程、策问的源流、儒家经典与唐代科举考试的关系。科举以经学为重心,而策问内容大都与经学相关,这三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容。这一章主要系统阐述三者的关系,为下文论述权德舆策问的思想内容作导入和铺垫。
第二章、第三章是该书的核心和重点。主要研究分析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由于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涉及面较多,因此,在解读策问的思想内容及其意义价值时,作者将二、三章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主要解读儒家经典方面的策问,下部为其它典籍或相关问题的策问,将明确以儒家经典命名的策问列为思想内容上,将道教典籍以及未明确以儒家经典命名的策问列为思想内容下。
这样分类很有特色,一是避免了篇章结构的“大肚子”,二是方便归类解读、阐释。文章最后,对策问的文体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全文结构完整,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引证丰富,解读比较细致深入、全面。当然,细细深究,在对策问的阐释方面还有不确切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该书的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
荐书人
冷江山(-),男,山东临清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华东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省社会科学研究评审专家。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得贵州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名师”等奖项及荣誉称号;科研方面,在《光明日报》、《敦煌研究》、《甘肃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先后获批省教改、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文/冷江山
文字编辑/曹雯
视觉/实习生曹芳芳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