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呕吐

呕吐

呕吐是消化道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幽门痉挛、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多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呕吐主要是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可因外感、饮食、情志及脾胃虚弱等多种病因形成。

前人曾有呕、吐、哕的区分,但常因呕、吐并见,故统称呕吐。

中脘、内关、足三里、中府、大椎、风门、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关元、肾俞、水分、丰隆、三焦俞。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中府: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缘直下1.5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风门: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神阙:脐中央处。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肾俞:在背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中点,条口穴外开一横指。

三焦俞:在背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中脘。

内关: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足三里: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示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足三里。

中府: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端下缘的三角窝处为云门,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即本穴。

建里: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中脘,中脘到脐分成4份,每份一寸,中脘下一寸。

大椎:正坐低头时人体的颈部下端最高点,即第七颈椎棘突,其下凹陷处。

风门:先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有1个骨性的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第二个突出即第二胸椎,再旁开两指。

神阙:脐中央处。

阴陵泉: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关元: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俯卧位,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上数两个腰椎,向两侧排开两指即是。

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丰隆:膝中到外踝尖上16寸,一半即八寸,距离胫骨前缘两个中指处。

三焦俞:两侧腰骨最高点的连线即第四腰椎,向上数三个凸骨,向两侧旁开两指处即是。

分证论治

外邪犯胃

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1.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二指放于所取穴位两旁,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微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取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2.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把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者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解表化浊

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3~5次;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6~10次,一直至呕吐症状好转。

饮食停积

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

灸中脘、内关、足三里、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穴。

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建里、神阙、阴陵泉,于俯卧位加灸脾俞穴。

1.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二指放于所取穴位两旁,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微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取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2.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把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者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3~5次;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6~10次,一直至呕吐症状好转。

肝气犯胃

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胀痛不舒,苔薄。

灸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患者仰卧屈膝,取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1.用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一端,一手中、食二指放于所取穴位两旁,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微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2.用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把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者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疏肝理气将逆止呕

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3~5次;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6~10次,一直至呕吐症状好转。

脾胃虚弱

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灸脾俞、肾俞穴。

1.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二指放于所取穴位两旁,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微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取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2.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把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者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3~5次;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6~10次,一直至呕吐症状好转。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烧伤皮肉。

2.少吃油腻、多脂食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

3.戒烟。

4.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5.艾灸后要多喝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6.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及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病例

李某,女,60岁,年6月3日初诊,主诉:恶心,呕吐3天余。近3天呕吐逐渐加重而来诊。现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恶心呕吐,伴眩晕困倦,疲劳乏力,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查:阵发性腹痛,按之腹痛减轻,无发热。

辨证为呕吐脾胃虚寒型。

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神阙、关元,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5分钟。患者俯卧,取双胃俞、脾俞、肾俞穴,各穴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壮。

治疗5次后恶心,呕吐明显减轻,再次治疗后呕吐症状消失。

还可这样治疗

家用食疗方

取糯米克,生姜汁10毫升。将糯米与姜汁同炒至糯米爆裂,然后研成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稀粥,每次2汤匙,早晚各1次。

家用小偏方

竹茄、蒲公英各30克,煮取汁,加白糖调味即可。白糖适量,前2味加水适量煎每日1剂,代茶分次饮用。

医嘱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少吃生冷油腻,不可过饱,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不仅增加胃部负担,而且容易引起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再次引发呕吐。

2.要保持平稳的情绪,避免紧张、激动、焦虑、忧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样可以减轻呕吐的程度。

:艾灸养生保健,有调理五脏、补元阳,通经络,补气血,防病保健等功效。

我们的太空磁由加拿大雅弗公司研发,核心元素是钕铁硼,国家工程计划项目高科技稀土材料,将太空磁种植在面膜布上,咱们是全国首家,独一无二,拥有专利。

磁疗是利用人造磁场(外加磁场)施加于人体的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也包括口服和外用的磁性药物。

磁疗在中国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医疗保健美容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神州艾草,带艾回家,九洲福磁疗艾灸贴,经过多重精心选材,反复提炼,携带方便,安全有效,操作更简单方便,打造出独一无二方便家庭使用的艾灸贴匠心之作。

记得分享朋友圈让朋友一起成长!成功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我们一直在为梦想努力!持续进步,永不放弃!

《传递健康传递艾》为坚持梦想的人服务,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贫困公益援助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lcjc/1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