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篇小论文都是我自己写的,让我写作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的导师也帮了很大的忙,前期指导和帮我一遍遍提修改意见等,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可能发小论文很难,读研三年发一篇就很不错了,希望这篇文章也能够给你一些思路。
大家觉得发小论文难,主要是没有好的想法,以及不熟悉小论文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也很重要,如果不会技巧,一段话要修改五六遍才能合格,确实很头疼。我相信很多人有这种感觉:看了很多篇文献,但就是不会写,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法和词汇的使用。
首先跟大家澄清一个误区,[SCI阅读量]并不能有效增强SCI写作能力!!
[SCI阅读量]是指文献阅读数量。是我们了解某个研究领域最常用的指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很多时候我们看文献只是理解字面含义,明白作者说的是什么就好了,我想说这是理解一篇英文文献最低等的方法我把它叫做“泛读”。
与“泛读”相反的是“精读”,这也是高级阅读方法。与泛读不同,精读不只是理解文章字面意思,还包括深刻理解:文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结论的图表分析与总结等等。最后对语法词汇,图表制作技巧进行总结。前三点帮助你写作时理清SCI的整体脉络,后两点帮你提升写作技巧。
好啦,跟大家讲解了误区后开始分享这套方法啦,答应我坚持把它看完。最好收藏,因为看一遍是不能完全掌握的。(_)!!!
01、发表SCI论文的前期准备
_
〔每周泛读3篇SCI+精读1篇SCI〕
研一开始,坚持每周泛读3篇SCI和精读1篇SCI,说真的坚持一件事最难了,不过有导师盯着你应该会好很多。
〔泛读〕了解研究领域动态包括: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该领域研究常用的方法;目前该领域能达到的各项性能指标;该领域需要解决的难题等等。
〔精读〕了解作者的实验部分和讨论部分,反复研读。还要注意作者写作的表达方式和词语的使用技巧。最好准备一个笔记本和一个文件夹把阅读的文献做笔记、管理和分类。
………………………………………………
阅读英文文献的技巧,需掌握下面三个关键。
1.判断这篇文献和自己的领域相关度,是否值得精度?
2.阅读遇到的生单词和好句子(学术专业词汇除外)要做笔记?
3.“读懂”的定义是什么?没有输出反馈的文献阅读对我们的科研积累到底有没有价值?
………………………………………………
下图是我读研时看的文献记录,英文文献大概篇左右,这个数量跟大神比起就是个菜鸟,我通常会对看过的文献分类,高影响因子的文献我会放到[精读]文件夹里,这样可以方便反复阅读。一般的文献我就会放到[泛读]文件夹里面。还有建议大家少看中文文献,参考价值不大,不过文科的还是可以参考的。
相关的研究方向,我会准备两个文件夹,一个放和专业密切相关的文献,另一个放泛读的文献
总结阅读文献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学会利用SCI文章后的参考文献,有用信息很多。每篇文章的参考文献会包含不少你感兴趣的相关文献,从中筛选一些高影响因子的文献做延伸阅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