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炎热天气的真正开始。盛夏时节,阳气正盛,夏至调好了身体,人就会觉得舒畅,充满精力。
暑湿性感冒吃点藿香正气丸暑多挟湿。暑令多雨而潮湿,且热蒸湿动,会使空气的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侵犯人体。每年过了夏至,暑湿的病人就会多起来。
暑湿,常见症状:
胸闷、心烦、身热、舌苔黄腻等
严重的还有咳嗽、身热面赤、大便稀溏、小便短赤的症状。
暑湿感冒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热伤风。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不同,发热重而恶寒轻,一般病人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
对付暑湿感冒,中医要用清暑解表的方法,比如吃藿香正气丸、喝蒿芩清胆汤等。暑湿感冒,如果有发烧,吃退烧药效果不一定好。
胃口不好尝酸苦、吃生姜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一些粥、汤之类带有水分的食物。如早、晚餐喝粥,午餐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夏至除了饮食清淡,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苦菊、芹菜、黄瓜等。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有些苦味食物性质偏寒凉,比如百合,虽然能清热泻火,但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长期食用。
天热出汗多,还可多吃点醋,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菌能力,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天热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益于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健脾防食滞中脘穴夏季因为闷热和湿热的天气不利于人的肠胃蠕动,如果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更易伤脾胃。
中脘穴具有健脾消食,增强胃动力的作用,可以很好地解决食滞。双手拇指叠在一起按揉,每次3到5分钟。
夏至失眠午休弥补
不少病人诉苦,夏天晚上太热,很心烦,好不容易在空调底下睡着了一会儿,天很快就亮了,睡不够。白天昏昏沉沉的,还有的会有头痛的症状。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这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供血不足,造成不适。而且,人体出汗体表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血液的再分配会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建议适当晚睡早起,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建议中午午睡一下,睡15分钟到半个小时就可以。
如果晚上睡不好,早上又很早醒来,不要赖床,既然醒了就起床。人体会自动调节,早上睡不够,晚上的睡眠自然变好。如果早上醒来,又继续睡,睡眠质量更差,晚上也睡不好。”
还有一点,现在大家习惯睡觉开空调开电扇,记住,空调电扇下要盖薄被子或者毛巾毯,光着身子吹风,容易得风寒感冒。
医院中医科创建于年,是一个集科研、教学、临床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其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针灸推拿医师8名。
医院中医科由房床、针灸门诊、推拿门诊组成,设有病床40张,引进了颈腰椎牵引床、电针治疗仪、中药熏蒸机、磁振热治疗仪、中频脉冲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设备,开展了运用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带状疱疹、湿疹痒疹等皮肤病,肝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中风偏瘫后遗症,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颈椎病,腰椎病,急慢性腰腿痛,骨质疏松症,妇科疾病,癌症等疾病和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及某些精神科疾病等功能性疾病,对于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也有较好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