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接受胃镜检查的受检者都会被诊断出慢性胃炎。同时,慢性胃炎又常让人困惑不解甚至产生误解。我们特意总结了临床上对该疾病常见疑问的解答,让大家能更清楚理解慢性胃炎与胃癌之间的关系。
依据病情由轻变重,慢性胃炎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它们之间的区别要点是:胃粘膜固有腺体有无出现萎缩的现象。
慢性胃炎进展为胃癌的发展过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据统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胃癌的机率约为0-23%,高级别者约为60-85%。
问:慢性胃炎患者诊断书上出现的“萎缩”、“肠化生”、“非典型增生”等字样,分别指的是什么?萎缩指的是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粘膜变薄、粘膜基层增厚的现象。
肠化生指的是,当患者患上慢性胃炎时,其胃粘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粘膜上皮组织,称为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
非典型增生指的是癌前病变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根据其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非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重度三个等级,又或者以“低级别、高级别”来进行程度区分。
问:患上慢性胃炎,最终会演变成为患上胃癌吗?据不完全统计,仅有1%的萎缩性胃炎病例会最终发展成胃癌。而只有患上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并且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非典型增生的患者,其罹患胃癌的风险才会增加。
问:慢性胃炎症状严重,是否意味着已患上胃癌?答案:并不是。慢性胃炎患者会出现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反酸、嗳气等症状。症状的轻重往往与其内镜下表现的严重程度并不对等。换言之,症状很重的患者,并不代表已患上胃癌,而无症状者亦有可能最终进展为胃癌。
问:是何种原因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诱发慢性胃炎的因素复杂多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他诱发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原因、某种药物的副作用等。
问: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复查频率?
从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情况及家庭经济条件出发,我们建议患者应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遵循以下胃镜复查时间:
无肠化、上皮内瘤变者酌情随访复查;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者1年需复查胃镜一次;
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每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
罹患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尽快通过手术或内镜下切除病灶是最佳选择。
问:是否有药物能防止或减缓慢性胃炎进展为胃癌?
据了解,目前尚未有任何特效药物可防止慢性胃炎进展为胃癌。消化肿瘤专家给予的建议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降低慢性胃炎进展为胃癌的可能性。此外,有专家建议普通人群通过适当增加维生素C、叶酸及微量元素硒的摄入,有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撰稿: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徐辉
责任编辑:梁晓穗
推荐阅读
1、远离原发性肝癌,从接种乙肝疫苗开始
2、揭秘,带你看看病理报告是如何产出的
3、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的最有效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