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欺负给你改论文的导师了,这些东西你早

盖百霖副作用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417/6173056.html

毕业季在即,网络上又出现了不少声讨罪魁祸首翟天临的声音,毕竟他以一己之力显著提高了全国各大高校的毕业门槛。

面对网友的讨伐,翟天临本人选择不紧不慢地隔空喊话,“宣泄完了加把劲儿,加油!保过(保佑过)”。

当然大多网友并不买账,不过这不影响他们积极响应翟天临的号召抓紧宣泄。话说回来,有的论文粗糙得不忍直视,并不是因为导师期望过高或者吹毛求疵,而是写作者缺乏一些基本的学术素养。

而这些素养,无论在学术体制之中还是学术体制之外,都越来越被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受益终身。

理由其实很简单。从问题域的选择、问题意识的形成,到文献的搜集阅读、资料的整合梳理,再到行文的框架脉络、理顺逻辑与组织语言,这一整套流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对于许多工作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可正是在这一系列繁杂的流程中,论文常常会遇到难产的情况。对于你来说,论文的哪一步最难产?

是找到一个新颖有趣、有探索性还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是从庞然无边的问题中定位到自己最精准的那个问题点,获取一种“问题意识”?

是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翻找,让自己的印证既详实丰富又不至于沦为一篇普通的文献综述?

是在做足了准备工作之后,却为理不出一条自圆其说又具有代表性的逻辑而犯愁?

抑或是在行文过程中深感自己的词库不足?

论文的每一步,都可能会遇到困难。其实,这不是你的个例,而是每个人在从事带有一定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研究时都会遭遇的困境。毕竟,强如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也会被写论文整到颓丧:

“开始作论文了,真是’论’无可’论’。晚上又作了一晚上,作了一半。听别人说,毕业论文最少要作二十页。说实话,我真写不了二十页,但又不能不勉为其难,只有硬着头皮干了。……我们大半对自己所选的题目没有什么话说。文章写不起来,总觉耿耿,心里总仿佛有块似的坠着。……今天开始抄毕业论文,作倒不怎样讨厌,抄比作还厌。”

又是一年答辩季,你的论文写好了吗?

今天,小北就带各位一起来盘盘,怎么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01

会找文献,也是一门学问

对于每个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来说,文献综述都是基本功。可是,文献综述真就真么简单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批判性思维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判断信息是否恰当、高效洞察他人论证的陷阱和漏洞、发现信息和其来源之间的联系并处理矛盾的、不充分的、模糊的信息,而这些都是在文献检索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

如果做不好文献检索,研究文献存在潜在性缺失,那可能是会导致研究成果出现偏差的。所以,如何对文献进行专业、系统、全面的检索,可以说是踏入学术殿堂的第一步了。

首先,要检索的文献都有哪些?一般来说,文献检索的内容包括:零次文献,即未经正式发表或整理成型的文献,比如手稿、会议记录、笔记等等;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文研究成果为素材撰写的文章,比如我们读到的绝大多数期刊文章;二次文献,则是之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的产物,譬如工具书;此外还有三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所得的,有百科全书、辞典等等。

明确了文献检索的类型,一套可以标准化的流程也就应运而生了。检索文献分六步,第一步,界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第二步,确定检索使用的关键词句;第三步,设计检索方案;第四步,使用检索工具,最好用的自然就是各种数据库以及图书馆资源啦;第五步,筛选检索文献,通过各种筛选方式和文献管理软件,让你的文献有序起来;最后一步,评估检索结果,这里有几个标准可供参考——检准率、检全率、查新率、权威性。

说来容易做来难,在实际检索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些相似的问题,比如这些:

检索开始前,对检索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

开始检索时,不知道该使用哪种检索方法。

检索之后,也无法对自己的检索内容进行准确评估。

无法高效利用自己的搜索工具。

检索大量文献之后不知道该如何管理。

遇到这些问题也不要慌张!不断检索,不断犯错,不断积累改进,掌握学术检索也就离你不远啦!

02

整理与综述:基础工作

有多重要?

一篇万字左右的本科论文,常常要求至少认真阅读几十篇文献;一篇三四万字的硕士论文,就需要一百篇以上的阅读文献了;而对于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那光是参考文献都能列个好几页了。

文献浩如烟海,文献管理就极为重要了。那么文献管理,这些技巧你不能不知道!

分类整理:你可以根据专著、期刊文献、教科书、新闻报道、案例等类别,在大型写作之前先对文献进行排序整理。

匹配导图:将自己的笔记和思维导图与文献匹配,才更便于后续思路的整理。

引文文献单独管理:这对于你后续核对出处,可以省太多事儿了!

制作文献列表:根据篇名、作者、期刊、级别、发表时间等要素整理一份文献列表,更有助于查漏补缺,评估自己的文献状况。

整理好之后,就要进行文献综述了。文献综述可以分为两类,知识类的文献综述,一般是要客观的呈现出围绕一个主题的研究状态、研究内容和俺就情况;论证式的文献综述,则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以“主题”线索为主,因为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也需要更多的评述。

在论文写作中,更常采取的是论证式的文献综述,那么要如何具体操作呢?

我们依旧拆解成几个步骤来看:第一步,完成主题性阅读并选择一个问题点,这个问题点一定要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二步,选定一条线索来梳理自己的文献,比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作者线索、主题线索等等。

那么通过文献综述,你既发现了问题,又保证了自己论述的真实度和准确度,在这一过程中,你也能够以更加合理的、反思的、心灵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清晰准确地表达、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地论证,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与学术写作的过程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论文所需要的文献综述是论证式的文献综述而非一个单纯知识整理类的文献综述。有些同学之所以在文献综述做完之后仍然对于写作没有头绪,是因为文献综述的类型弄错了,也就是做了一篇知识整理类的文献综述。

单纯的知识罗列、整理,即便做得再漂亮也只是个研究的基础,是一个要开展定向(针对某个问题)研究的前提。

按照主题线索进行评述,而且评要大于述,作者加工的成分,作者主观认知的成分要很大,即论证式文献综述,而非仅是对相关研究的简单整理或者简单蜻蜓点水式的分析,即知识整理类文献综述。

两种不同类型的文献综述

03

有时候,构思比写作更关键

寻找论题的过程并不容易。首先,你需要确定一个比较广泛的论域,之后在论域中继续认真地考察: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过了?

通过这样的排查,一步步的收缩论域,这样才能最终导向你的核心论题,也就是,你真正要论证的那个问题。

论题确定之后,就要形成自己的论证框架,然后拟出写作框架,呈现论证思路。最为常见的框架依旧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但是这里边也有不少门道哦!

首先,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一篇合格的论文,要求你的问题是一个从现场抽绎而来的理论问题,是一个属于自己知识体系的专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兼具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的问题。

最关键的,要是一个“真”问题。

那,什么是真问题呢?真问题就是伪问题的反面。最典型的伪问题,我们可以举出,“妈妈和女朋友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这样的问题显然不能称之为问题。

同样,学术问题也有真伪之分,有的问题流于表象而不能指向实质,就难免陷于伪问题的困扰。

接下来,就需要分析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拆分和组合的考察,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最后,则需要解决问题,这里要处理到两个部分:其一是结论,其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是可以根据需要合二为一的。

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自我校准六个方面的批判性思维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与成长。

写作框架的逻辑

这里,我们以一个例子再来说明一下,有时候你以为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真的问题!

比如,很多同学拿到某个论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写,这是不行的。例如《论诉讼时效》《论中美关系》《论国际格局》《论法洽精神》……这些基本上都是论域。

其次,我们要明白,论题的形成是对研究领域不断限缩最终得到的。所以在真正得到一个问题之前,同学们手中其实只有个宽泛的论域,在这个论域中你需要经过几轮的文献检索,几轮的阅读,最终才能锁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最后的文献检索,对文献检索的内容进行主题阅读才能得到关于这个主题的全部研究状态。

大论域一次级论域一小论域一主题性阅读(围绕小论域)一文献综述一提取问题

这里还是再帮大家辨别和分析一下几个关于问题的相关概念。有一次,一个学生答,他提交的论文是《诉讼时效法律问题研究》,于是,答辩组的老师统一让这个学生回答“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该名同学说:“我研究的是诉讼时效问题。”

答辩组老师继续问:“诉讼时效的什么问题?”

该名同学继续回答说:“诉讼时效的法律问题。”

答辩组老师继续问:“诉讼时效的法律问题是什么问题?”

该名同学继续回答:“就是诉讼时效的法律的相关问题。”

汉语已经无法帮助这个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问题”。其实,汉语的“问题”在英语中有两个对应的词汇,一个是problem,一个是question。

这两个单词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问题,problem可以翻译成“问题”,意思是说麻烦的事情,没有被解决的问题,对应的动词是solve;

question也可以翻译成“问题”,意思是被回答的问题,对应的动词是answer,批判性写作所指的问题应当是problem,是一个困难,是一个麻烦,是一个没有被解决的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通过研究和努力将其解决。

这也是为什么论文写作要求具有创新性,因为没有答案,你提供的解决方案就应该是人们对这个问题解决的最新认识。

而question是指需要你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答案已经被研究出来,你不需要研究,你只需要将别人已经提供的答案记住,然后回答即可。

该名同学的论文中是看不出来problem的,只有教科书级别的question,即什么是诉讼时效。他的文章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文章多数都会被写成说明文,也就是教科书的表达模式。

04

最后,键盘舞起来!

到了论文写作的步骤,我们就需要在充分的准备工作基础之上,开始一步一步的搭梁建屋了。

首先要进行的是标题写作。总标题一般需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其实常见的总标题,大多涵盖了你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研究观点中的3-4个内容。而分标题则是在主标题之下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概括,一般需要注意:既要尽量表明自己的观点,也需要与其他分标题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形成呼应。

其次,引言写作。引言无需太长,5-6句即可。常见的需要涵盖解释句(解释一些概念或核心关键词)、背景句、一般问题句、文献综述句、具体问题句和研究意义句。

之后,正文写作。好的正文写作应当有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IBAC,即问题(Issue)、前提(Base)、分析(Analysis)、结论(Conclusion)。所以,我们应当在学术写作中尽量摈弃直觉式的写作,而是通过有效的拆分组合,形成清晰的论文框架。

除此之外,摘要、关键词、注释和参考文献也都需要精心设计。到此为止,一篇精彩的学术论文就成型啦!你,学废了么?

当然,正如我们在篇首所说,写好一篇学术论文所体现出来的能力,是在其他工作中也十分必要的。正如田洪鋆教授所说:“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遇到这样那样、或大或小、或轻微或严重或特别严重的问题,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就能让我们不断透过这些生活的乱象、问题和挑战的表面直达事物的本质,让我们能够经过审慎的思考,理性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采取正确的策略来面对这些问题。”

而在这种更广泛、更恒久的批判性思维中,我们的理性、自省、诚实、开放、自律与判断能力方才得以锤炼,我们也才能更在人云亦云的单一趋势中保持独立思考的勇气与力量。

批判性论文写作的步骤

今日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yfcs/1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