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4日吉贝尔()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年11月23日接受机构调研,民生证券陈欣黎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尼群洛尔片是由尼群地平和阿替洛尔组成的复方制剂,目前这两个单药在高血压防治领域运用并不算多,那由这两个单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为什么能获得国内头部专家、医生的推荐呢?
答:尼群洛尔是公司独创的由低剂量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尼群地平)和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组成的复方制剂,被《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列为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之一,钙通道阻滞剂具有的扩张血管和轻度增加心率的作用,恰好抵消β受体阻滞剂的收缩血管及减慢心率的作用,消减不良反应、提升疗效。虽然尼群洛尔片是由尼群地平和阿替洛尔组成的复方制剂,但是患者分别服用尼群地平和阿替洛尔,无法达到尼群洛尔片同等的降低血压、控制心率的效果,且尼群洛尔片是一款低剂量的复方制剂,在长时间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又能有效保护靶器官,扩大了适应范围和人群,减轻了药物的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近年来,在高血压防治领域,控制心率、平稳降压、靶器官保护正成为专家共识,同时单片复方制剂在高血压防治领域的推广使用也进一步得到国内头部专家的认可,尼群洛尔片作为高血压伴高心率细分市场领域的优势产品,现有相关人群占高血压病人总数1/3左右,尼群洛尔片在此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应用前景,与市场上其他抗高血压药品种相比,尼群洛尔片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又能控制心率,针对高血压合并心率加快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临床不可替代,因此获得国内头部专家、医生的推荐。
问:年,尼群洛尔片实现销售四千多万元,占公司总收入不到10%,增长不及预期的原因是什么?公司对未来的市场前景怎么看?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答:尼群洛尔片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控制心率,尤其适用于高血压伴高心率患者。尼群洛尔片是年首次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在尼群洛尔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适应症患者需自费购买,对尼群洛尔片的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此外,前些年,在高血压防治领域,更加重视对血压管控,对中青年高血压,特别是对高心率的高血压管控并未得到重视,从而尼群洛尔片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近几年疫情反复,客观上对尼群洛尔片的市场推广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尼群洛尔片作为国内首个一类复方抗高血压新药,公司对其未来的市场发展充满信心。近年来,在高血压防治领域,控制心率、平稳降压、靶器官保护正成为专家共识,同时单片复方制剂在高血压防治领域的推广使用也进一步得到国内头部专家的认可,尼群洛尔片作为高血压伴高心率细分市场领域的优势产品,现有相关人群占高血压病人总数1/3左右,尼群洛尔片在此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应用前景,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公司正加大尼群洛尔片的市场推广力度。公司通过专家宣讲、推荐、影响,医院医生,自上而下,进行产品推广;公司还新建尼群洛尔事业部,将持续开展尼群洛尔片学术推广网络和销售团队建设;根据市场需要,公司调整尼群洛尔片产品规格,截至目前,产品所覆盖的全国省份基本实现了挂网。尼医院的数量显著增加,覆盖总数超过三千家,为未来的销售奠定了基础。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学术推广力度,通过专家推荐、学术合作等方式,促进尼群洛尔片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对尼群洛尔片未来的市场前景非常有信心。
问:尼群洛尔片是运用CCB和β受体阻滞剂的协同降压机制,机理是什么?那用其他单药进行复方,是否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是有什么技术壁垒吗?
答:尼群洛尔片是公司首创的由低剂量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和β受体阻滞剂组成的复方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具有的扩张血管和轻度增加心率的作用,恰好抵消β受体阻滞剂的收缩血管及减慢心率的作用,通过两种组分相互协同,消减不良反应、提升疗效,在长时间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又能有效保护靶器官,是国家首个复方抗高血压一类新药,所运用的复方制剂技术具有独特性,并申报了专利,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尼群洛尔片的相关专利技术仍在保护期内,取得尼群洛尔片生产批件的生产企业仅公司一家,市场上不存在尼群洛尔片的仿制药。目前,在高血压伴高心率细分市场领域,临床不可替代。
问:尼群洛尔片日治疗费用大概在什么水平?未来有没有进入集采的可能?
答:根据尼群洛尔片说明书,对于10×20mg规格的尼群洛尔片,高血压患者每日服用1~2次,每次1片,日治疗费用大概3~6元左右。
尼群洛尔片是国家首个复方抗高血压一类新药,公司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相关的发明专利仍然在保护期内,是公司的独家品种,在现行的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尼群洛尔片在专利保护期内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的可能性比较小。
问:日前,《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对高血压的诊断界值进行了调整,随后,国家卫健委又发布了相关消息称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未做调整。针对这个事情,公司有什么看法吗?
答:日前,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对高血压诊断界值、高血压分级等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此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此发布消息,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未做调整。
高血压疾病诊断界值或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从侧面也反应出社会各界对高血压这种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