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网
每逢5月,查重就成为毕业生们热议的话题。
中国知网所提供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国内主要的论文查重系统,常常被各大高校用于毕业论文重复率的检测中,但是这一服务并不提供给用户个人。为此,学生只能提前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查重服务。
在去年12月,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由于自己无法以个人名义使用中国知网的查重系统,而将知网告上法庭。年3月,这桩被称为“反知网垄断第一案”的起诉材料,已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
眼下,又是一年毕业季。为了通过查重率顺利毕业,毕业生们究竟需要花费多少?又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坑”呢?查重难的问题,在未来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吗?
最主流的查重系统,并不对个人用户开放
毕业季,论文查重率非常关键。
一般来讲,高校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后,需要将论文提交至学校,通过学校在与之合作的检测平台上开展论文查重工作。而这些检测平台的重复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数据往往决定了毕业生是否能够参加论文答辩,顺利毕业。如果查重率超过了学校要求的标准,则可能需要二次查重、答辩,甚至延毕。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官方查重平台,是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该系统为同方知网出版集团旗下机构——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所研发的产品。年,中国知网正式立项研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目前,其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及其他衍生产品,已经成为主流的检测系统。
除了中国知网以外,还有其他的数据库也开发了查重系统。比如万方数据旗下的万方论文检测、维普资讯的维普论文检测系统等。万方、维普两家公司所开发的论文检测系统,也会被一些高校采纳为查重平台。
《学术研究》杂志社助理研究员李静,曾在《学术类数据库的格局、争议及其发展——以“中国知网”为例》中指出:知网、万方、维普,作为国内学术数据库的“三驾马车”,就收录范围看,知网在期刊种类,引文数量,更新周期、用户规模等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可以明显看出,近几年来,知网的成交公告数量要高于万方、维普两家数据库。
查重的基本方法,实际就是将论文同数据库中的学术文章作文本相似性的对比,所以,存有的论文数量,拥有何种类型的资源库,都会影响到被检测论文的重复率。在知网、万方、维普的检测报告中,会显示它们各自的检测范围。通过粗略分类,可以看出不同数据库之间存在的差别。这就意味着,不同的查重平台,得出的查重率可能会存在很大出入。
目前,三大学术数据库都开发了论文查重系统,但是在服务方式上不尽相同。如最为主流的知网论文查重系统,便拒绝向用户个人提供论文查重检测服务。
其他两种学术数据库,虽然可以面向个人提供检测服务,但并不免费。如果以千字为单位的话,维普的检测价格一般在3元/千字,而万方则分为新论文和已发表论文两种类型进行检测,价格分别为3元/千字和5元/千字。
为了顺利毕业,毕业生查重需要花多少钱?
学校提供的查重机会,往往只有一两次。为了确保自己可以在学校查重时顺利过关,学生们不得不自己另辟蹊径,想办法找到尽可能接近于学校查重结果的平台提前进行查重。
打开某电商平台,输入“查重”关键词,有三千多种商品可供选择。总的来说,从需求类别上,这些查重渠道可以分为本科、硕博、期刊投稿等类型;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初稿查重检测和定稿查重检测两种检测系统。一般而言,定稿查重系统按篇收费,初稿查重系统按字数收费,定稿阶段的费用要高于初稿阶段。
通过消费者偏好的价格,我们可以了解到,消费者购买初稿查重的服务价格集中在4-30元,定稿的集中在36-元。但是,许多毕业生可能会重复多次购买初稿、定稿查重服务。这样看来,毕业生为了查重,实际花费可能远不止这些。根据媒体报道,曾有学生前后修改四次毕业论文,前后查重花费达到了多元。同时,学生还可能遭遇频繁涨价的情况。
然而,论文查重服务作为一种虚拟消费产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在投诉平台上,这些查重渠道通常会暴露出“查重率不准”“查重失败不退费”等等问题。
另外,查重渠道还会向学生推销降重服务。但是当毕业生试图通过“智能降重”等方式来降低重复率的时候,有可能会收到一篇成功降重,却语句不通的文章;或者遇到降重没有达到预期,却不退费的情况。
另外,通过电商平台找到的查重渠道也很难保证论文内容的安全性。在查重过程中,商家往往会提供一个第三方的网址链接,买家等待一定时间后方可下载电子版的查重报告。而买家上传的论文数据是否被卖家及时删除或妥善保管却未可知。在年,就有媒体曾报道学生毕业论文遭查重平台卖给第三人,导致自己查重率过高而影响毕业的事件。
查重难题,在未来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吗?
年12月,发现自己不能以个人用户身份使用知网查重服务后,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向法院提交了关于“中国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起诉材料。
“当时想着能不能自己注册账户,交点费用,结果发现连注册的机会都没有。向学校图书馆了解后,才知道知网不对个人用户开放。”郭兵回应媒体采访时说道,“这种只给机构提供服务、拒绝和个人进行交易的行为,我认为显然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消费者只有在限定机构内才能享受服务。”
在郭兵看来,他起诉知网的案件与此前涉及知网案件不同的是,之前的论文作者起诉知网,主要是从侵犯著作权的角度提起诉讼的,而他是从知网利用这些数据样本提供的增值服务的垄断问题出发的。
“知网采集论文数据构建数据库,除了技术和管理投入知网,还需要支付论文著作权费用。但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是,知网提供的查重服务作为增值服务,除了管理、技术成本之外,应该没有其他支出。事实上,知网向很多高校提供的查重服务收费也很高,并不比论文下载服务费用要低很多。知网这样一个增值服务更应当合理合法地开展,我希望通过这个诉讼可以推动知网在这方面作出改变。”郭兵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可以看见,年,同方知网所提供给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使用服务,中标价格为78万元;年,北京师范大学采购的“中国知网”AMLC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TMLC),中标价格为60万元。
针对不对个人用户开放检测服务的问题,知网曾在公告中解释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严肃的管理工具”,但郭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不足以成为一个正当理由,在他与知网调解过程中,知网也没有向他具体解释其所谓的“严肃”。
▲图源: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