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是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部。本节主要讨论以胃脘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可称胃痞。
痞满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病症状,可见于功能性胃肠病,也可见于器质性胃肠病。现代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若以上腹部胀满不舒为主症时,则属于中医学痞满病范畴,均可参照本文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痞满的病因病机
病因
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
1.感受外邪:外感六淫之邪,邪盛入里,或误下伤正,邪气乘虚内侵,客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遂成痞满。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或嗜酒无度,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升降失司,纳运无力,食滞内停,痰湿阻中,气机被阻,遂生痞满。
3.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气郁滞,失于疏泄,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或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胃腑失和,气机不畅,发为痞满。
病机
1.基本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导致肝脾胃功能失调,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痞满。
2.病位——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3.病理性质——虚实两端。实即实邪内阻(食积、痰湿、外邪、气滞等),虚为脾胃虚弱(气虚或阴虚)。
痞满常与脾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脾胃虚弱,易招致病邪内侵,形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
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
1.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类证鉴别
1.痞满与胃痛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
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胃痞起病较缓,压无痛感。
2.痞满与鼓胀
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
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胀发于大腹,胃痞则在胃脘。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胃痞却按之柔软。
3.痞满与胸痹
胸痹是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膺内外疼痛之证,以胸闷、胸痛、短气为主症,偶兼脘腹不舒。而胃痞则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多兼饮食纳运无力之症,偶有胸膈不适,并无胸痛等表现。
4.痞满与结胸
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拒按为特征;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
痞满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首辨虚实2.次辨寒热
1.首辨虚实
实痞——痞满能食,食后尤甚,饥时可缓,伴便秘,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虚痞——饥饱均满,食少纳呆,大便清利,脉虚无力。
2.次辨寒热
寒——痞满绵绵,得热则减,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涩。
热——痞满势急,口渴喜冷,舌红苔黄,脉数。
痞满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基本法则——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补消并用。
扶正——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或养阴益胃。
祛邪——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
痞满的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1.饮食内停;2.痰湿中阻;3.湿热阻胃;4.肝胃不和;5.脾胃虚弱;6.胃阴不足
1.饮食内停
证候主症: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审证要点:脘腹痞闷而胀,嗳腐吞酸,舌苔厚腻,脉滑。
主要病机: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阻滞。
病机分析:脘腹痞满而胀,进食尤甚,拒按为饮食停滞,胃府失和,气机郁滞之因;嗳腐吞酸,恶食呕吐为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之象;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为食滞作腐,气机不畅所致;舌苔厚腻,脉滑为饮食停滞之象。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2.痰湿中阻
证候主症: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审证要点: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主要病机: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阻滞。
病机分析: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为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畅之象;头晕目眩为湿邪困脾,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之征;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为湿邪困脾,胃失和降之因;小便不利,为气化不利之象;舌苔白厚腻,脉沉滑为湿邪偏重之象。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代表方:二陈平胃汤加减。
常用药:制半夏、苍术、藿香、陈皮、厚朴、茯苓、甘草。
3.湿热阻胃
证候主症: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审证要点:脘腹痞闷,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主要病机: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阻滞。
病机分析: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为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之征;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为湿热中阻,气机不利,升降失司之象;纳少为脾为湿困,纳运失职之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壅盛所致。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代表方:连朴饮加减。
常用药: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芦根、栀子、豆豉。
4.肝胃不和
证候主症: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审证要点:脘腹痞闷,胸胁胀满,脉弦。
主要病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逆乱。
病机分析:脘腹痞闷为肝气犯胃,胃气郁滞所致;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为肝气郁结,气机不舒之象;呕恶嗳气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之因;呕吐苦水为胆胃不和,气逆于上之象;大便不爽,为肠胃不和,气机郁滞之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为肝气郁滞之征。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常用药:柴胡、香附、川芎、白芍、陈皮、枳壳、甘草。
5.脾胃虚弱
证候主症: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审证要点: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主要病机: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
病机分析:脘腹满闷,时轻时重为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常之象;喜温喜按为脾胃虚寒所致;纳呆便溏为脾虚不运之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为脾胃气虚,形神失养之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脾胃虚弱之象。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
6.胃阴不足
证候主症: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审证要点:脘腹痞闷,嘈杂,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主要病机:胃阴亏虚,胃失和降,气机阻滞。
病机分析: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为胃阴亏虚,和降失司之象;恶心嗳气为胃失和降之象;口燥咽干,大便秘结为阴虚津枯,津液不能上承,大肠液亏失于濡润之因;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之象。
治法: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麦冬、沙参、玉竹、冰糖、香橼。
痞满的预防调护
1.患者应节制饮食,勿暴饮暴食,同时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醇酒以及生冷之品。
2.注意精神调摄,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
3.慎起居,适寒温,防六淫,注意腹部保暖。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依据痞满的基本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形意内功推拿手法治疗,只需调畅气机,脏腑按摩,病即可治愈。
形意内功推拿“以指代针、以气为药”,调和气机的升降沉浮,不仅可有效调理颈、肩、腰、腿等外科病症,更擅长调治感冒、咳嗽、肺炎、肠炎胃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帕金森、小儿脑瘫和中风偏瘫等内科疑难杂症。
将颤、震、滚等高端推拿手法运用在具有远红外线及超声波脉冲波能够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玄黄砭石上,达到热敷温补、活血正骨、祛邪扶正的调理疗效。该调理手法简称“玄砭扶正推拿手法”。该手法在任金辉师父指导下由谢贤群加以整理提出,继承了形意内功推拿手法,加强扶正效果。该手法擅长调补先天肾阴肾阳,调理各种痛症、骨关节病、常见内科杂病、阳气虚患者、小儿常见病、中老年常见病。
形意内功推拿·桂林培训和调理基地。
咨询.(可加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兰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