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疫情叠加地缘冲突,今天的世界很不太平,中美关系也陷入50年以来最低谷。当前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
今年7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R.Greenberg)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我们想重建美中关系》。
格林伯格在文中写道,他和十几名有中国经验的美国高级商业和政策领袖成立了一个小组,期待与在中国有共同想法的人士坦诚交流,寻找改善中美关系的解决方案。
这一倡议得到了中方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响应。11月8日至16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组织了一个高规格中方代表团赴美访问,成员涵盖政界、学界和商界。
中方代表团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率领,成员包括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原国务院侨办主任、原中央外办常务副主任裘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前副主任宁吉喆,前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朱民,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林振义,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和万向集团董事倪频等。
本次代表团有哪些重要行程?这样的对话有何积极意义?美方现在最关心中美关系的哪些问题?
格林伯格先生在代表团访美及在美行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当下,像格林伯格这样在两国政商界拥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能够为双方未来发展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对话代表团成员之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除了此次访美观察之外,吴心伯教授也就近期美国中期选举、美国两党政治、美国社会政治生态,及近期中美防长会谈做出深度解读。
吴心伯在对话会上发言
以下为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11月8日至16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组织一个高规格的代表团访问美国,成员涵盖政界、学界和商界。历经三年疫情,中美元首重启面对面会晤前夕,这样一个代表团成行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