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驱动的英语教学
中国的英语教学是应试驱动的,如果取消了英语主科地位,或者不纳入高考,考验必考科目,和美术,音乐一样,学习英语的热情将直线下降!大学四六级的硬性要求,是教育部检查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就形成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大家从小学英语,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最终效果却很差。
考核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自然就学什么。四级大纲要求单词,很多人选择背词汇书,而不是在自然阅读中提升真正的应用能力。把重心放在最容易考试的特殊规则记忆上,却忘了大多数时候不会应用这些规则。国际英语教学惯例,大学英语学生要能读懂相关的学术论文,词汇量应该在左右,日本对大学生词汇量要求在。即使所有的本科毕业生,可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仍然无法熟练应用。考试模式和分数已经不能体现出实际水平,四六级的证书,也仅仅在国内还有市场。
邻国日本韩国还有中国台湾的高校,侧重点在实际应用,而不是应试上。语言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工具,而不是为了语言考试而学语言。日本虽然也是世界知名的英语困难户,成绩还是在我们之上,可他们的大学并没有四级六级的统考,而是以应用为核心,不做表面文章。而我们面临的却是,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无法应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的挑战。
考察方式与实际能力的脱钩
有人认为四、六级考试不能测试学生的真实能力,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向前发展的绊脚石,因此要“坚决取消四、六级统考”。但大学8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四六级证书不与毕业证挂钩,又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学习呢?考试只不过是一种教学性考试,一个测量的工具,一个获取毕业证书的门槛。
如果不是四六级通过率作为硬指标考核教师,不以考试的内容或各项目的权重来影响或指导教学,会回归外语工具的本质吗?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培养应用能力,学生自然就不会抛开教材和有趣的英语小说报刊,而大搞“题海战术”。也会把重要的时间放下在专业学习中。
可惜四六级英语考试制度牵涉太多的人和事,教培市场,出版市场,教师和学生的默认习惯,牵一发而动全身。彻底摆脱英语应试教学,取消统一考试,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从考试到应用的困境
学习雅思,托福这种非常具有权威性,更能反映外语应用水平的制度,对外语老师也是一项挑战。设备,考试评定人才,投入都要高于如今的四六级考试。考试是抽样性的,永远只能测试有代表性的、考生的很小一部分能力。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达到15亿,有62个国家规定英语为官方语言,有80%以上的学术出版物是用英语写的。我国科技人员和企业员工的英语水平的低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国际竞争力。英语对个人来说或许只是一种能力,但对企业来说却是一种实力,而对国家来说就是一种国力。这也是我国一直坚持英语教育的初心。
外语教学可分专门用途英语(ESP)和通用英语(GE)两大类。一个接受了中小学近10年通用英语教学的大学新生,只有学习学术英语才能发挥外语更大的价值。显然四六级考试走的是通用英语之路。
一项针对余名大学新生的调查也显示,他们在大学里最想学的英语能力是听和说,与自己专业或今后工作有关的英语则排在第三位。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实用英语的薄弱导致学术英语的困难
在应该学习通用英语的时候,中小学阶段,我们走的是应试。在语言培养学术英语时,考试模式却是通用英语。由于通用英语能力的欠缺,导致学术英语能力很难推进。很多大学生毕业了,拿到四六级证书了,口语无法交流,论文无法读懂。
年华东师大的一项比较研究,中日韩俄法巴西等六国,英语与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主要局限在升学和校内学术活动,其次才是出国事务、旅游观光、接待游客等有限事务。我们努力掌握了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太大价值的应试技巧!
英语重要毋庸置疑,如果一直延续这种泡沫英语,着实事倍功半,这种改革,需要政策的指导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哪怕学生非常想掌握真能的外语能力,也不得不屈服于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