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科丨尤文肉瘤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尤文肉瘤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骨与软组织原发恶性肿瘤,其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5年生存率约60%~70%1。主要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初诊伴转移、男性、高龄、较大肿瘤体积、靠近中轴骨、乳酸脱氢酶升高、术后标本坏死率低,伴有肿瘤热等等。

在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据支持下,初诊非转移性尤文肉瘤的一线化疗方案发展日趋成熟。但对于初诊伴转移及一线化疗失败后的二线药物治疗方案,近5-10年来研究进展有限。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以及世界多个肉瘤合作组织临床研究不断壮大,基于分子病理机制的尤文肉瘤个体化治疗颇具前景。

本文就尤文肉瘤目前的辅助化学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研究热点、尤文肉瘤分子靶标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简述。

尤文肉瘤目前的辅助化学治疗

对于初诊非转移性尤文肉瘤,目前NCCN指南推荐采用长春新碱(V)+阿霉素(A)+环磷酰胺(C)与异环磷酰胺(I)+依托柏苷(E)交替使用的所谓VAC/IE方案1。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还有VAI(长春新碱+阿霉素+异环磷酰胺),VIDE(长春新碱+阿霉素+异环磷酰胺+依托柏苷)方案。联合IE交替化疗方案的证据主要来自年一项大规模RCT研究(INT-),其发现与单用VACD相比,VACD/IE的药物轮番联合使用对于非转移性尤文肉瘤可进一步提高5年总体生存(72%vs61%),降低局部失败率(11%vs30%)。然而,对于首诊伴临床转移的尤文肉瘤,联合IE效果并无差异。因此,对于初诊伴转移性尤文肉瘤来说,单纯VAC方案即可1。

进一步剂量强化研究发现,在药物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VAC/IE方案中烷化剂(I和C)的单次剂量(北美Children’sOncologyGroup(COG)组织INT-研究),即将I(1.8g/m2/dx5d)/C(1.2g/m2)

单次剂量提高至I(2.4g/m2/dx5d)/C(4.2g/m2),疗效并无差异。但是通过压缩化疗周期的方式(AEWS-研究),即化疗方案及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化疗3周间期压缩至2周间期可进一步提高非转移性总体预后(4yrOS76%vs65%),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提高。

此外,通过联合骨髓移植的方式强化化疗剂量,即高剂量化疗联合干细胞移植(High-dosetherapyfollowedbystemcelltransplant,HDT/SCT)对于非转移性尤文肉瘤的临床获益已得到初步研究支持(EURO-EWING99),但其对于初诊转移性尤文肉瘤治疗效果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确认。

相反对于初诊伴转移,或一线化疗失败(复发或转移)后的尤文肉瘤,近5-10年研究进展甚微。常用二线药物包括拓扑替康(TOPO),环磷酰胺(C),伊立替康(I),替莫唑胺(TMZ)等。

目前最新的美国NCCN指南给出的可选方案包括TOPO+C方案,I±TMZ方案(北美COG组织更推荐I+TMZ),大剂量异环磷酰胺±依托柏苷(HDI±E),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柏苷(ICE)方案,以及多西他赛+吉西他滨(GD)方案。尤文肉瘤TC二线方案下肿瘤客观反应率(病灶缩小或消失)约33%2,IT方案下肿瘤客观反应率也约30%~50%3,4左右,在此基础上加用长春新碱(ITV)可能进一步提高反应率至55%左右5。

靶向及免疫治疗研究热点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VEGFi):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在多种骨与软组织肉瘤中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转移作用,一些个案报道发现VEGFi对于转移性尤文肉瘤具有一定疗效6,7。一项美国SARC(Sar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是怎么样引起和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zzbx/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