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是一个国家教育部授予的最高学位,一般来说攻读博士学位是为了在某一领域进入深入专业研究,拓宽该领域认知边界。同时,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研究工作的人才。
因此,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和已经获得博士学位后,往往侧重所研究的具体专业内容及成果,而忽视了在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其他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往往忽视了除了专业能力之外其他能力的提高和收获。其实,在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获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必须具备一定的方法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总结及作报告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这是获得博士学位同时得到的副收获。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或提高,不仅可以应用今后科研工作中,也同样可以应用其他性质工作中,在其他工作领域也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来。笔者结合自己攻读博士学位及工作后经历,谈谈攻读博士学位时获得哪些职场能力方面的锻炼。
由于攻读博士学位需要导师的指导,所以导师的层次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博士生的水平,所以要想通过读博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首先需要拜倒高层次导师门下,选择导师是攻读博士阶段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决定。笔者有幸与一位具有极高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的导师学习了五年时间,潜移默化的受到导师的影响,影响较多的是做人和做事方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导师给笔者的影响最深刻或者改变笔者最底层的方面是心胸宽广,导师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与学校其他老师以及合作单位及学生,始终保持一个宽广的心胸,处理各方面事情都平和,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一直保持一个宽容,包容的心态。师生关系是笔者接触最多的,给学生指导工作,无论学生进展如何,导师都是以鼓励为主,支持学生与自己不同的想法。现在回想,其实自从毕业之后,笔者也带着这样的理念投入到工作中,不知不觉的受导师的影响,收益终身。
其次,是导师对待工作那种专业,敬业的精神,让笔者认识到了以后对待工作应该有的态度。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博士生和硕士生人数重多,导师要指导几个方向的硕博士学生。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一天早上收到导师凌晨五点钟发的文章修改意见邮件,邮件中给笔者投稿文章详细地进行了修改,且让早上8点到办公室讨论,笔者七点半到办公室时,导师已经在等着了。也就是当天,从其他博士生中得知,收到导师凌晨三点发的文章修改邮件。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给笔者心里种下了对待工作专业和敬业的种子,在笔者参加工作后,一直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
再就是做科研过程中的答辩思维在日后工作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科研过程中,每产生一个想法都需要跟导师讨论,每写一篇文章,都需要思考评审人会提什么问题,是否还需要补充,是否能解答评审人的疑问和质疑。也就是在做科研过程中,每一个想法都需要思考别人会提出什么问题,自己是否还有漏洞。这个思维或者方法同样可以迁移到其他性质工作中,使工作中出现错误或者考虑不周可能性降到最低,这是笔者在读博阶段一个很重要的收获。
另外,对细节的重视及严格要求,在工作中受益良多。在读博阶段,写报告,写文章,做ppt等等各个文档,需要文字和形式的严谨性,包括标点符号,格式,语言凝练方面等等细节,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导师都要求非常严格,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在工作中才明白,有时候细节往往起到了很大的决定性作用,注重细节这个关键点,也是在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培养的。
还有就是团队管理能力的锻炼。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其管理方式和方法也是相对高效,否则很难有高水平成功产出。课题组的管理包括工作计划,日常组会讨论,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等各个方面,都是今后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参加工作之前,在课题组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团队管理及职场的锻炼,而且这个过程犯错是没有什么代价的。在后面参加工作,好多工作管理都是源于课题组的锻炼。
以上是笔者在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除了专业领域及科研能力的训练之外,感悟在职场能力方面的收获,这些副收获在毕业后工作中,给予笔者很大的帮助。这里也是提醒在读的博士生重视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