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术不端”问题,国内学术圈又迎来了一次规模不小的“地震”。 今年4月,国际著名学术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MultimediaToolsandApplications批量撤销33篇论文,加上该期刊近两年撤下的另8篇论文,总共有41篇,其中39篇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中国。 撤稿理由包括剽窃他人未发表手稿(duplicatedfromanunpublishedmanuscript)、操纵作者身份(authorshipmanipulation)、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anattempttosubvertthepeerreviewprocess)、内容抄袭(substantialoverlapmostnotablywiththearticlecited)、图像未经允许不当复制(figureduplicationwithoutappropriatepermission)。其中超过一半的论文作者同意撤稿。 据记者初步统计,这场集体撤销论文风波牵涉到国内数十家高校、单位和公司,包括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其中有多篇论文还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而被“下架”论文最多的前三家机构分别是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其中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同一位通讯作者甚至被撤销7篇论文,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也分别有同一通讯作者被撤稿4篇的情况。 “学术带头人”被撤稿7篇 施普林格(Springer)掀起的这场论文打假,让学术不端的行为暴露在阳光下。 记者统计发现,在此次集体撤稿波及到的数十家高校、单位和公司当中,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包括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等)、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是提到最多的高校单位,分别被撤下12篇、7篇、4篇论文,另外还有3篇是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的文章。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成为被撤稿最多的单位。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吴怡、实习生林海颐整理翻译,数据来源:施普林格(Springer) 值得注意的是,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被撤的7篇论文均来自于同一位通讯作者“ChaoXiong”。MultimediaToolsandApplications期刊指出,这7篇被撤的论文均剽窃他人未发表手稿,其中4篇操纵作者身份、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
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被撤的7篇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文均标注获得了多个项目基金支持,包括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研究项目(BRA)、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CE)、电子信息测试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YFKM-WHH--01)、常州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CM)、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这7篇论文的撤稿时间不同,有4篇在今年4月份,3篇在年6月。通讯作者ChaoXiong只同意撤下其中5篇,反对另2篇的撤稿。论文的其余作者均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记者检索发现,“ChaoXiong”实为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前任副院长熊超。学院旧版 而在近两年的学校新版 澎湃新闻就上述论文撤销事件联系熊超,对方回应称,“同意撤稿表示我认同期刊(提出)的问题,相关的经费已经被撤销了。” 这7篇被撤论文中,有3篇是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合作的。公司 “下架”论文多数来自同一特刊 除了上述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被撤的7篇论文,来自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通讯作者“ZepengWang”,也同样被撤稿4篇,撤稿理由主要为剽窃他人未发表手稿、操纵作者身份、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 另外,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论文通讯作者“CaiyouZhang”,也有4篇论文被撤,撤稿理由主要为内容抄袭、操纵作者身份、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澎湃新闻检索发现,以“CaiyouZhang”为通讯作者的这四篇论文,存在一稿多投的情况。这四篇论文也曾于年-年期间发表在另一国际著名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旗下的JournalofVisualCommunicationandImageRepresentation期刊,不过也均被撤稿。 然而,同样是这四篇论文的作者栏,却只有1篇出现了“CaiyouZhang”的名字。另有两篇的通讯作者也变成了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BoDai”。 施普林格(Springer) 巧合的是,该特刊的客座编辑(GuestEditors)分别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StateGridZhejiangElectricPowerCompanyInformationTele 关于客座编辑在本期特刊的角色以及撤稿事件的调查结果,澎湃新闻邮件联系MultimediaToolsandApplications期刊的总编辑,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具体答复。 值得注意的是,多篇论文的撤稿理由均提及“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这如何理解?澎湃新闻根据公开资料了解到,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取的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刊物编辑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专家学者评价论文质量,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主编参考评议结果后决定是否刊发。 由国外两位科学工作者创建的网站RetractionWatch(撤稿观察)显示,通常论文被撤的原因包括同行评议造假,指的是故意不按照期刊指南或道德标准进行同行评审。 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了《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其中提及,反对委托代写代发论文。遵循论文撰写和发表规范,反对以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论文挤占浪费学术资源,共同抵制学术论文发表中第三方中介机构投机取巧谋取利益的不端行为,反对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论文、对论文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或评审意见,维护好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形象和学术尊严,提升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声誉。 多篇被撤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被撤稿的论文中有多篇标注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作者主要出自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除了浙江大学论文作者并未回应,其他均表示同意撤稿。 标注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被撤论文名单。 6天前,记者就上述撤稿事件邮件联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论文通讯作者“LiyeGui”,以及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论文通讯作者“YongjunZheng”,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对方的回应。 而获得基金资助的被撤论文将如何处理?5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表示,由宣传处统一口径回复媒体。而宣传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情况(汇报),需要把详细的内容上报给领导再作出正式回应。 这并非是施普林格(Springer)首次“下架”问题论文。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年8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年4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的《肿瘤生物学》杂志一次性撤销篇中国学者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被喻为国内学术圈的一次“大地震”。 同年8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表示,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处理情况:第一种是若发现该论文有学术不端行为、撤稿或者是其他的行为,且标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就要对这个工作进行处理。第二种是这些被撤稿的论文,被用来作为基础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话,就要重新审阅。 针对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论文“撤稿事件”,当时杨卫透露,大概总数有70多位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取消50多位责任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资格1到7年,撤销40多项已经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这些事情的严肃处理会为这一类学术不端行为,起到重要的、关键的制止作用。” 随着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季的到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4月27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评审环境的公开信》称,评审专家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评审工作,抵制各种人情评审,不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不违规与被评审项目的利益相关人员联系,不披露任何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请托,坚决抵制任何干预正常评审工作的不良行为,并自觉回避利益冲突。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李志刚
编审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