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学术水平评价学术上的好坏对错。可以迂回评价学者的人品。只要把学者人品搞臭,学术自然崩塌。人无完人,要找瑕疵那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如果找不到还可以”猜“嘛!这是历史上经常出现,而且现在也一直在使用的老招。不仅可以用在学者身上,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
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社会主义好,那以前怎么不行?社会主义不好,为什么现在行?资本主义不好,那为什么以前行?反之,为何现在又不行?去研究其中哪些问题产生了变换,导致产生现在的结果才是做学问、做研究,才能有实在的收益。
经济学上也是如此,为什么现在不用马列经济学解释问题了,要用西方经济学解释,是不是崇洋媚外了,是不是不自信了?分析能力稍微强点(闲暇时间比较多),可以把代表学者的来龙去脉,大小事宜都刨出来,还煞有介事的划分上海帮、江浙派。你那点学术能力是看宫斗剧学出来的吧?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保护私人财产的基础上,反过来说:市场经济没有搞好,当然第一个怀疑就是侵犯私产。要不行,你说一个研究方向。分析问题没能力,分析“人”属第一。这不是要搞事业,这是在搞人。
如果说是搞政治,更完犊子!正确的做法是能够客观分析具体事情的优劣势,除此之外其他问题都抛开。为什么是“具体事情“?因为只有解决具体事情才会带来具体收益(包括抽象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具体事情之上的)。不分析问题,靠好恶做选择。政治搞得再好,人再多也是一群干不成事情、干不好事情的蠢货。专业人士的着眼点是要解决问题,”闲人“的着眼点才是制造话题。
顺便说一下通识教育,通识不是什么都学一点,而是围绕要解决的专业问题,不限学科的进行学习。你是学这个专业的,怎么还要搞那件事?问这种问题的人”人蠢无药医“!亲自去完成一件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要通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