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middot慢性浅表性胃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1.概述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于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类型。本病是指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占慢性胃炎的80%左右。其发病原因不一,可因嗜酒、浓咖啡,或因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隐作痛,可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一般症状轻微,有的甚至无明显症状,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大部分可以治愈。如不积极治疗,这种胃炎容易形成溃疡,有的可以发展成萎缩性胃炎,但一般不会发生癌变。慢性浅表性胃炎要采取症状性治疗,如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症”“反胃”“呕吐”等病症的范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胃受损,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中焦痞阻,气机不利,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

2.辨证选用膏滋方(1)肝气犯胃型

胃脘胀满疼痛,痛及两胁,饱闷不适,食后尤甚,逢情志不舒则加剧,兼见恶心呕吐,嗳气吐酸,矢气则舒,善太息,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

疏肝和胃,理气解郁。

新鲜橘皮g(或陈皮g),枳实g,木香g,青皮g,郁金g,砂仁30g,陈佛手g,柴胡g,娑罗子g,刀豆壳g,沉香曲g,玳玳花50g,厚朴g,白芍g,预知子g,九香虫g,川楝子g,延胡索g,焦山楂、焦神曲各g,炙甘草50g。

将砂仁、玳玳花研成细粉,备用。余药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次,每次1小时,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加蜂蜜g,和匀。调入砂仁粉、玳玳花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每次20g(1汤匙),每日2次。

(2)脾胃虚弱型

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胀满不适,食后更甚,纳食减少,知饥不欲食,面色无华,神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缓无力。

健脾益气,和胃温中。

党参g,白术g,茯苓g,青皮、陈皮各g,制半夏g,木香g,砂仁50g,炙黄芪g,大枣g,山药g,木灵芝g,龙眼肉g,干姜g,吴茱萸50g,焦山楂、焦神曲各g,厚朴g,白蔻仁50g,桂枝g,白芍g,炙甘草50g。

将砂仁、白蔻仁同研为细粉备用。余药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次,每次1小时,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加入饴糖g,待饴糖溶化后调入砂仁粉、白蔻仁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每次20g(1汤匙),每日2次。

(3)胃阴亏虚型

胃脘疼痛,脘宇有灼热感,多在午后,空腹时为重,口干少津,嗳气干呕,纳少消瘦,兼见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质深红,无苔或苔花剥,脉细数,或虚数无力。

滋阴养胃,生津清热。

北沙参g,天冬、麦冬各g,生地黄g,石斛g,白芍g,玉竹g,川黄连50g,吴茱萸25g,枸杞子g,乌梅g,陈皮g,山药g,百合g,龟甲胶g,炙甘草50g。

将龟甲胶打碎备用。余药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次,每次1小时,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将龟甲胶碎粒加适量黄酒浸泡,隔水炖烊,加入清膏中,和匀。最后用冰糖、蜂蜜各g收膏即成。每次20~30g(1汤匙),每日2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lcjc/9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