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本报记者仲崇山通讯员程守勤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医院重症医学科杨毅教授课题组,近日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杂志《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预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技术治疗失败的新指标”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为降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据课题组成员、医院重症医学科刘玲教授介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ICU中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且住院病死率高。过去几年经鼻高流量氧疗技术逐渐普及,广泛应用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填补了面罩吸氧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之间的通气支持升级的空白,已成为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手段。但是,由于经鼻高流量氧疗技术治疗失败和延迟插管与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因此寻找简单、床边可用的预测经鼻高流量氧疗技术治疗失败的临床指标,适时终止经鼻高流量氧疗技术治疗并转为有创通气,避免插管的延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目前经鼻高流量氧疗技术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