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体” 刘XX,男,38岁,于年8月9日以“间断胃胀、胃疼1年,全身乏力,1年内消瘦50斤”主诉求诊于刘吉祥教授门诊,患者平素因工作原因,生活饮食不规律,情绪易紧张,医院行胃镜提示“慢性胃炎”。患者现诉口苦,全身怕冷,偶有头晕、眼前发黑症状,舌红苔薄白,脉细弦。身高cm,体重由65Kg半年内减少到40Kg,血压90/60mmHg。给予吴茱萸3g干姜10g炙甘草3g生黄芪10g生晒参10g枳壳12g厚朴10g炒白术10g升麻3g柴胡3g附片10g肉桂3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7剂,水煎服。年8月17日复诊时,患者自觉服药后胃胀、胃疼、全身乏力症状明显减轻,尤其是全身怕冷症状明显改善,舌红苔白,脉细数。给予前方加麦冬10g炙五味子7g,给予中药专方专制为浓缩丸,长期调理。患者于年7月12日复诊,体重54Kg,血压/80mmHg,自述饥饿时偶有胃痛,余未再诉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给予姜半夏10g黄连9g吴茱萸3g黄芩10g干姜10g炙甘草3g枳壳15g厚朴12g补骨脂10g生晒参10g麦冬10g石决明15g菟丝子12g肉桂3g,继续给予中药专方专制为浓缩丸200剂,长期调理。
刘吉祥教授主张“调摄生活,疗养结合,养重于治”,认为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包括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生活起居无规律等因素。《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也说:“夫饮食不节则胃病……”,暴饮暴食,或饥饱失常,或过食辛甘厚味、酸甜苦辣、嗜烟贪酒,伤及脾胃,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说:“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过分忧虑、情志抑郁,导致气机失调,木旺乘土;或生活起居无规律,劳累过度,作息无制,正如《素问·举痛论》中说:“劳则气耗”,则正气亏虚,病情加重,或病邪趁虚而入,伤及脾胃。
因此,慢性胃炎的治疗应该注重疗养结合,养重于治,有“七分在养,三分在治”的治疗理念,引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饮食上要均衡营养,避免过食过热或过冷食物,宜清淡饮食,尤其倡导患者在治疗期间进用软食、易消化而富有营养食物,慎食辛甘厚味、酸甜苦辣和煎、炸、熏制等食品,建议患者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戒烟戒酒,调养情志,放松焦虑紧张情绪,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同时生活起居有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管子·形势篇》中云:“起居适,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尽可能做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生如是,治疗本病亦然。
张瑭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