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兵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
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
长江商学院,诞生于20年前的今天。二十年来,长江取势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岁月磨砺,始得玉成。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学院由衷感谢各级政府对长江的关怀与指导,感谢李嘉诚基金会与社会各界同仁的支持,感谢两万余名长江校友的选择与信任,感谢每一位同事及员工的努力与奉献!
长江商学院创办于年,彼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尚不满一年,全球化进程方兴未艾。中国企业即将从国内市场的竞争,转变成参与全球的竞争,这种紧迫性与日俱增。
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希望创办一个世界级的商学院,为中国、在中国,以比较好的待遇,把全球顶级的教授、学者请回到我们国内来,研究我们国内经济和管理的问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能为中国培养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家。
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无可置疑需要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如果我们中国有一批这么真正的世界级的,能够征战全球的企业家,那我们经济的繁荣和富强、我们国家的再一次复兴应该更有希望了。所以长江商学院的建立是通过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商学院,为国家培养一批新一代的商界领袖,为我们国家的和平崛起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长江商学院过往20年的成绩,取势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离不开战略眼光的前瞻性与独特性。
当时创办长江时,我们有两个层次的考虑:
第一,在国内顶尖的商学院中,长江凭什么可以差异化?
第二,在全球众多优秀的教育机构当中,长江又有何差异性?
我们希望长江可以超越体用之争、东西之分,取势明道,永远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走出一条“大我”之路。
01
长江差异化战略(一):
世界级全职教授队伍、学术地位及影响力
伟大的教育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一支真正的世界级的全职教授队伍,并且在全球的学术研究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这是成为世界级商学院的一个必备条件,是难中之难,更是重中之重。
取势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兼之长江秉承“学术研究立校”“教授治学”等自身进行的一系列机制和体制的创新,长江与全球排名前15位以内的商学院直接竞争,基本上用同等待遇竞聘到一批在世界管理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全职加入长江。
截至今天,长江拥有55位教授,其中全职教授41名,实践教授8名,访问教授6名。
他们都拥有世界顶尖院校的博士学位;
加入长江之前,大部分曾执教于斯坦福、普林斯顿、耶鲁、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知名大学与商学院;
多位教授曾获耶鲁、哥大、沃顿、芝加哥大学、UCLA、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世界排名前15大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副教授、教授、讲席教授)。
这在国内学院之中是唯一的,在亚洲商学院之中也可能是少有的。
长江的教授们具有全球认可的学术地位。长江拥有比较成熟的、具有一定全球竞争力的学术研究平台及生态体系,使得教授能在加入长江后仍然能持续产出世界级的学术成果。
20位教授曾担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副主编或编委;
9位教授在13个国际顶级A类学术期刊担任主编或副主编。
近六年间,长江商学院教授共获得项世界级学术奖项。
02
长江差异化战略(二):
独特的、系统的、前瞻的、领先的
中国商业、管理与经济问题的洞见
长江从创办第一天起,便高度重视“四通教授”(通理论、通实践、通国内、通国际)的培养。
这也成为长江与全球顶级商学院的差异化之所在——作为一家中国的商学院,我们对中国问题的研究,要比世界任何一所商学院都要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更原创、更具有前瞻性。
我们将世界级教授吸引回中国,他们在世界顶尖商学院担任过终身教职,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因此能带来更为全球的视野;
再者,得益于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我们在中国问题研究上做了大量的投入;
此外,长江汇聚了一批中国各行各业最前沿的商界领袖,这些优秀的企业家校友与世界级教授教学相长。
这三个独特因素共同造就了长江在“四通教授”培养和中国问题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
成绩的例证之一就是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与廖建文先后被聘为阿里、蚂蚁金服、京东的首席战略官。一所年轻的商学院,培养出三位顶尖企业的首席战略官,体现了长江商学院原创管理思想对中国经济和商业管理的研究价值与商业价值,这在全球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03
长江差异化战略(三):
引领式的探索与大风流的创新
创办二十年来,长江在全球商学管理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与探索。这一系列创新的源泉,不是排名或认证,更不是去追随或者复制。
长江创新的原点,永远是面向未来,在全球视野与“从月球看地球”的思维下,取势、明道、优术,不断地探讨长江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哪些独特贡献。
这也是为什么长江二十年来敢为天下先,通过一系列引领式的“大风流创新”,得以走出一条区别于国内外顶尖商学院的战略发展路径。
1
大风流创新:
商学院传统客户群体的拓展
1)灌顶式打法,拓展至头部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极具影响力的创业家等商界领军人物
在年长江商学院创办之时,全球商学院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以MBA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EMBA的针对对象也以中层经理人为主。针对头部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极具影响力的创业家等商界领军人物的学习项目少之又少。而这一批人对于推动中国商业及经济社会进步的作用不可或缺。
全球大变局的今天,再伟大的企业家也需要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长江的学生不仅要向教授学习,还要向同学学习,向全球学习。长江独创的“灌顶式打法”,聚焦头部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极具影响力的创业家等商界领军人物,填补了这项商学管理教育的空白。
迄今长江商学院已凝聚超过两万名校友,其中50%以上担任企业/机构的一把手。我们的EMBA项目直至今日董事长、总经理占学员的比例近80%,CEO项目与企业家学者项目占比更高,在此沉淀下的经验在全球是独树一帜的。
2)年,拓展至新生代经济迭代力量的成长型企业,尤其是聚焦“独角兽”企业和即将成为“独角兽”的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令全球瞩目。我认为,在中国的发展方式中,“经济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是成功元素之一。
“经济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大型企业和新富豪不断出现及不断迭代的现象。这种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力量”,给年轻人提供了比较好的上升通道,增强了社会流动性,为推动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这个特色元素,具有一定的全球可复制性和可借鉴性,可以为解决阶层固化等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年起,长江推出专门聚焦“独角兽”企业和即将成为独角兽企业创始人的非学位项目,将商学院传统客户群体又拓宽至这一新的群体。通过与腾讯、百度、京东、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中国顶级企业的战略合作,长江打造了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培育独角兽企业的生态体系。
迄今,有超过位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在长江学习。
根据CBInsights年至年3月发布的过去五年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国累计产生独角兽企业家,其中长江校友担任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或一把手的独角兽企业41家,占中国上榜独角兽企业的18%,这在全球都是领先的。
2
大风流创新:
将人文课程系统引入管理教育
早在年,长江便作为全球第一家商学院,将历史、宗教和哲学等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
这一创新是多维度考量的结果:
首先,善由心生。培育企业家的同理心、恻隐之心、悲悯之心与感恩之心,有助于铸就真正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领袖,帮助企业家超越富足的生活(RichLife),迈向丰盈的人生(EnrichedLife)。
其次,修炼全球思维及价值对接能力,可以帮助中国企业以全球应对全球,有效地进行全球资源整合。而实现思维及价值对接的基础是人文底蕴。
第三,将人文课程引入商学管理课程之中,有助于弘扬商业决策的历史观,这种远超十年乃至跨度更久的长线观,有助于企业决策者为企业的利益相关体、环境、社会带来更为长线的思维与考量,应对“人类集体短视”。
第四,西方主导的“赢者通吃”思维不具备可持续性。“赢者经济”和“赢者政治”令社会公平受到挑战,不是包容性增长之道。
人文课程的系统引进是对管理教育的一场大风流创新,借此引领了全球管理教育由“术”而“道”。这一创新有助于奠定企业家公益与慈善、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社会创新的基石,也由此开启了长江社会责任1.0的探索与实践。
3
大风流创新:
商学院逻辑的拓展
年,我观察到中国的基尼系数到了0.,达到我国自年官方公布基尼系数以来的最高值,在当时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巴西。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已成为全球收入不均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就想作为商学院,我们能够做什么?能帮我们中国更好地解决收入和财富不均问题,社会流动性下降这一全球性问题。
当时,全球传统管理教育的教育理念、方法和课程设计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