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毕业我花了1800元给原创论文查重

来源:量子位

原标题:为了毕业我花了元给原创论文查重

一年一度的毕业论文查重“盛宴”,又开始了。然而,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毕业生们的痛苦:怎么回事?论文查重,不应该就是一个检验科研水平、毕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吗,怎么像是走了遭地狱似的?没错,经历过查重的同学们都知道:

无论论文是否原创,查重都像是给论文蜕层皮,有时候改得面目全非都过不了。

网友:就连专业术语都飘红,正常吗?我直接重新定义?

除此之外,往往还得自掏腰包,提前对论文进行查重,因为知网只有2次审核的机会。

从网上来看,甚至有人愿意花元进行查重。

这个坑竟然这么大???

没错,毕业论文的种种查重乱象,直接在今天上了热搜。

被指出的“查重乱象”,到底有多乱?

此次被曝光的“查重乱象”,总体看来就是学生和商家两方面。

学生目前查重的普遍现象,就是在用知网查重之前,先用第三方平台check一遍。

在学生付费查询之后,平台便会生成全文对照报告单。

在报告单中可以明显看到,文字被标记为黄色和红色两部分:

被标记为黄色的部分,表示这段文字涉及引用。

被标记为红色的部分,表示这段文字涉及抄袭。

于是,“乱象”便指出,学生们为了降重,开始在这些红、黄文字部分“下功夫”。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删除涉及问题的文字。

当然,毕业论文也是有字数要求的,总不能出问题的地方都删掉。

于是,各种降重的“奇技淫巧”便开始浮现:

《毕业降重的10个小技巧,知网查重也不怕!》

《毕业论文快速降重方法》

等等,等等……

常见的手段包括“多参考纸质书籍”、“用翻译器”、“主谓宾颠倒重组”,还有例如“中英掺杂”……

当然,最省事的方法,就是直接购买平台提供的降重服务。

但在此基础上,“乱象”指出的一个实质问题,便是“论文照抄不误”。

第二方面,便是商家。

主流的查重第三方平台,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或用过,例如PaperPass等等。

“乱象”直指的一个问题,便是价格:

硕博学位论文查重服务的售价普遍在元左右,最贵的卖到了元。

所包含的服务就像刚才所述,查重、生成全文对照报告单等等。

而据《广州日报》的报道,在此背后还有一些暗藏服务:

商家没有将其摆上橱窗,而是引流到个人账号后,再进行交易。

这个服务,便是有偿降重服务。

按照一位从业人士向《广州日报》透露的说法:

将一篇总字数字、重复率为17.9%的论文,降重至10%以下需要元。

论文查重价格贵至如此,也是苦坏了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群体。

据了解,学生们为了省钱,也是绞尽了脑汁。

例如和室友一起“拼一刀”,将两篇论文的结构做调整,合并成一篇文章,而又再利用第三方平台来查重。

……

以上便是“乱象”所指出的问题。

但此话题却引来了学生群体别样的声音。

吐槽声音很大:怪我喽?

然而,%原创、自己认真写的论文,真的就能通过查重吗?

并非如此。

首先,从网友反映来看,论文的查重标准非常诡异。

一方面,专有名词判定抄袭,只能用自己的话转述。

最痛苦的,大概非文科生莫属,例如学法的学生:

理工科生也不例外,尤其是涉及实践类的论文,大量学术名词把人都整懵了:

甚至如果导师名字太常见,也会被标红:

另一方面,部分领域相差非常大的论文,彼此之间也会被判定为抄袭。

例如写体育赛事开发,被系统判定成抄袭棚户区改造……

其次,有网友认为,高校、专业之间的查重率标准不够合理。

有网友反映,虽然学校普遍的查重率在20%左右,但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查重率甚至被限定在了5%。

而不同学科、不同论文选题之间的查重率,也可能因为内容不同,导致重复率不一样。

因此,即使论文原创的学生,也不敢保证自己%能通过最终查重。

然而,查重率不过关,就意味着毕不了业。

学校高校所用的知网查重,要想检测就需要购买查重次数。

因此,要想提前把论文重复率降下来,只有通过两种途径:

用万方/超星大雅/PaperPass等第三方论文库,对论文进行查重。

通过淘宝或知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imexchemical.com/yfcs/10687.html